聯商網4月22日編譯:
寬敞的過道,廣泛的挑選余地-美國零售商沃爾瑪在日本的第一家倉儲式的超級中心(Supercenter)對于購物者來說是一種震撼。比起那些貨架推滿雜亂物品的舊式的日式商店來說,這里寬闊的過道放置的是整齊的一排一排的同類的商品-蘇打,運動鞋,油炸鍋。
“這種規模的商店的開設確實方便了當地居民的購物。”Koichi Watanabe說,他是一位社會活動家,在參與城鎮會議的時候談到了超級中心。“過道是寬敞的。整個地方都是為了方便購物而設計的。”
這家超級中心是以“西友”命名的,這也是沃爾瑪在日本的合作伙伴;自從它于4月7日在東京的西南部100公里處開設以來,人們因為它的巨大規模而趨之若騖。美國式的外觀對于大多數的日本人來說都太前衛了。像“Shoes”(鞋子)或“Toys”(玩具)這樣粗大的標記被懸掛在上方來引導消費者到正確的過道,自動扶梯則能迎領那些用手推車購物的消費者直接到達屋頂的停車場。一家像超級中心這樣的單層的巨大的商品對日本人來說是如此與眾不同,因此一些地方需要放上長椅來適應那些抱怨說需要休息的消費者。
“這里的價格能夠讓人承受,這很不錯,”一位化妝品公司的雇員說,她正對一件價值997日元(相當于9.24美元)的針織衫感興趣。“這件衣服在別的店里要價是2000日元(約合20美元),在這里還不到1000日元,我喜歡它。”
這家超級中心在這里的開設并沒有遇到像沃爾瑪在芝加哥和洛杉磯的擴張遇到的公眾反對的那種情況,那些地方的居民擔心沃爾瑪的到來會帶來交通堵塞,低薪的工作并且威脅當地的獨立零售商,比如藥店的存在。
即使附近的居民和經營者并不對此感覺高興,也并不是太顯著。在日本,和諧的聲音要超過否定的聲音,也有本土的零售商堅決反對這些建立在郊區的龐然大物。相似的還有大型的摩爾;以前是沒有大型的商店存在的,直到大約10年前,規則經過了修改,部分原因是對來自海外壓力的回應。
“我從來都沒有聽到過來自社區的反對的聲音。”Watanable說。
沃爾瑪在2年前通過收購西友(如今在日本經營著400家門店)的部分股份在世界經濟第二大市場的日本獲得了一個立足點。日本只是沃爾瑪國際業務的一個據點,此外還包括中國,德國,墨西哥,英國以及其他一些國家。
“日本的消費者一直以來都是而且將會是能夠接納(新事物)的。”Greg Penner說,他是沃爾瑪國際控股公司的高級副總裁。
在日本的門店依舊沒有提供沃爾瑪在美國最具吸引力的東西,稱為“天天低價”的特色。該公司的龐大的銷售總額(2003年的總收入為2586.8億美元)使得它能夠保持價格的穩定。但是Penner宣布,沃爾瑪期望在2006年底以前在日本實施“天天低價”。
分析家認為,沃爾瑪在日本最大的障礙是來自于那些已經模仿了其超級中心和價格策略的競爭對手。出于與沃爾瑪競爭的需要,最近像美國摩爾那樣的業態已經在郊區出現了。
“在國內,我們用EDLP這一術語,也就是“everyday low prices”(每日低價)取頭字母的縮寫。”Atsushi Fujita說,他是日本零售商Izumiya的發言人;Izumiya擁有87家門店,在去年開設了其第一家超級中心。“它提供了能夠在同一地方購買所有物品的優勢。”
Yasuyuki Sasaki,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公司的分析師認為沃爾瑪還在努力著要體現出自己與在日本的競爭對手的區別。
“沃爾瑪的吸引力就在于,經過一天的購物,你覺得節約了20%的開支。”他說。“沃爾瑪從不對質量妥協,而在價格上則必須如此。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Seiko Takano是一位英語老師,她來這里看一下以便能夠向她的朋友描述一番。然而這里的雜貨商品的價格并沒有太過吸引她。“
“的確有很大的選擇商品選擇余地,”她說。“但是這里太大了,要看完所有的東西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