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前言:又是一個甲方和乙方的糾紛案例,這次的對象是大名鼎鼎的亞馬遜,本文來自于Harvard Business Review,作者Benjamin Edelman想要傳遞給讀者:合作方即便是行業巨頭,也要勇于和不公平要求說,不!
知名的Hachette出版社雨上個月公開對抗亞馬遜引起了業界的嘩然;亞馬遜一而再的降低Hachette出版的實體圖書及電子書的價格。讓他們不得不吼出那句“臣妾做不到啊!”
鑒于此次事件對于亞馬遜的主站影響幾乎可以“忽視”的情況而言,多數人認為亞馬遜依然占據上風,因為來自于圖書銷售的利潤僅占亞馬遜總收益的很小一部分,又何況只是圖書分類中的一家出版社呢。
但事實上并非如此簡單,設想一下,消費者本想買一本暢銷作者JK羅琳的小說,但亞馬遜搜不到,那他可能會轉向其他電商網站,亞馬遜給了競爭對手一個很好推銷自己圖書兼其他產品的機會。盡管目前亞馬遜在美國的電商市場占有絕對優勢,但從長遠發展角度看,競爭對手獲得更多的新消費者信息,獲取了其搜索痕跡就能更精準的把握用戶的喜好。
另一方面,沃爾瑪披露稱,自Hachette出版社和亞馬遜決裂后,他們店內的圖書銷售額增長了70%,看吧,對手在笑了。
當前,收到社會輿論等影響,亞馬遜在業界的形象可以用“仗勢欺人”來形容。他說我們作為零售商就該選擇想賣的產品賣,但事實上亞馬遜不是實體店,有收到經營面積的約束而需要更謹慎的選擇商品。當消費者在網站搜索框中輸入自己感興趣的商品,而亞馬遜彈出的結果頁面則是“無相關產品”,那體驗會有多差?亞馬遜希望用這種方式威懾自己的供貨商,事實上形象受挫的確是他們自己。
這場糾紛也折射出美國網購市場中的零供矛盾的進一步惡化。我看看到的現狀是多數的商業仰仗著強大的中介機構,如谷歌搜索引擎的排序及廣告位,酒店訂房及航班機票依賴著那些代理預訂旅行的網站機構,餐廳們紛紛抱OpenTable的大腿(OpenTable是美國網上餐廳訂座的平臺),外賣的訂單則全靠GrubHub。
根據現在的情況,那普通公司如何智斗強勢的“中間商”?當在思考與他們斗爭時,多數公司都先想到自己將受到哪些損失,如和某家中間商斷絕合作關系之后自己會損失多少的銷售額,在權衡銷售額等因素后,他們往往會選擇忍氣吞聲。
但是忍耐也是有極限的,當面對如谷歌或亞馬遜這樣強勢而又精明的“合作方”我們更多的還是要以謀略制勝。用最適合的方式和不平等待遇做抗衡。
(聯商網獨家編譯,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