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一家零售商,以自己的配送中心為旗下門店服務并希望切實的從其獲益,我們把“基本”方法在下文中進行了詳述,這看起來或許會很超前。但是考慮到中國的食品雜貨零售商現有配送中心業務的質量,一些具有變革性的方法確實有必要實施以為其將來的發展完善掃清障礙。
配送中心業務:在供應鏈的這一環節上實現收益的一個先決條件是擁有一個運轉良好的配送中心,能夠處理產品入倉,上架,存貨管理,收貨,調度以及訂單運輸和返還產品處理這些基本的業務。考慮到配送中心業務的高度復雜性以及每天需要處理的海量數據和產品,零售商都不可避免的需要建立一個WMS系統(倉庫管理系統),而這一系統,在更高的層面上,將成為ERP系統(企業資源管理系統)的一部分。WMS系統是先于一個完整的ERP系統建立的,因為它只關乎一個領域以及有限的操作過程。但是我們需要再一次提出警告,在不經過先期策劃和設計的情況下建立一個WMS系統是不智的。
電子訂購:與倉庫管理系統相關的是實現商店訂購的電子化。因為電話和電傳訂購的使用應運而生的訂單雙重處理應該因其低效和易出錯性而馬上被廢止。電子訂購的先決條件是維護良好的(產品)數據;否則整個進程都會難于運轉。
物流單位/運輸工具的標準化(比如翻滾護架)。除了信息處理之外,在人工操作領域,零售商也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在零售商和供應商交接的層面上,我們已經批評過了運輸工具標準化的缺乏。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零售商從自有配送中心向門店配送貨品這一層面。陳舊的貨車和裝載設備阻礙了現代化設備的有效使用。在就此向零售商提出置疑時,標準答案往往是像翻滾護架這樣的現代化設備價錢過高,而且(使用這些工具)帶來的額外的工作量必須交由額外的工人來完成。這一觀點,盡管從配送中心經營者的單一觀點來看是沒錯的,卻顯示了絕大多數零售商并沒有以供應鏈成本模式去考慮問題。在單一環節(配送中心)的節省,會造成供應鏈內其他環節成本的提高(例如店內配送,揀貨,損壞,運輸時間及準確性,退貨等)。就整個供應鏈來考慮,對于標準化設備的投資是具有深遠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