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零售企業日子過得很艱難,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都不好過。雄厚資本支持下的電商興起使得消費分流,經濟新常態下消費乏力,各項運營成本劇增都是不爭的事實。這些不利因素從現行趨勢看不會消失,所以轉型被眾多零售企業提上了快車道。
企業這種自我加速轉型的做法也得到了社會支持和認可。轉型就意味著打破過去的模式和做法,就意味創新和嘗試,同樣結局有成功也會有失敗,但在大家看來探索者即便失敗了也亦然是巍然屹立的英雄。
可是這兩年在商業重新洗牌之時,零售圈也上演了一幕幕“皇帝的新裝”,令人哭笑不得的同時也為零售企業轉型捏一把汗。汗從何來,一切建立在不真實數據基礎上的運營都不具有可持續性,都是空中樓閣。
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從現實中提取的版本。
第一集:吹氣
所謂吹氣就是虛增銷售,虛增銷售由來已久并非這兩年才出現。常用手法:
1、供應商零毛利收銀線空買,隨后收貨部空收,當然也有演技手法做的真的,實買實收的;
2、積攢大宗團購銷售現金,待銷售不達標時充進銷售,以免完不成預算次日在老板面前解釋;
3、為避免當日完不成銷售次日受責罰,有門店管理層自己掏錢買銷售而次日服務臺退貨的。如此門店管理層自己掏錢之事還有一些處理不動銷商品時,先買后退,不動銷數量為零,報表顯示的特別漂亮。
還有很多吹氣方法,吹氣并非實體企業專有,線上企業同樣也在吹氣。也許你或你的企業正在表演著這場戲,你更清楚自己用的是哪種演技。
第二集:灌水
何謂水也,即利潤。利潤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很難從下游消費者身上挖掘,但是處于全國和區域強勢地位的零售商仍然可以通過“霸王合同”實現利潤增長。我一個朋友拿著他的合同給我哭訴。大意是超市方規定了在上一年基礎上增加銷售XX%,如若沒有完成,未完成部分的毛利超市方仍然從貨款中扣除。作為區域代理,不與這樣的零售商合作又完不成廠家任務,在零售商霸王條款前毫無利潤反而兩頭受氣。
更好玩的是,某零售企業在銷售不理想但是毛利達成很好的情況下,很多段子手和馬屁精濃墨重筆的描述了該企業品類管理如何之強,竟然也能頭頭是道分析出來,殊不知這背后包涵了多少供應商的血和淚。
第三集:變臉
變臉之術的根本最終還是自己那張容貌。當下電商盛行,很多零售企業紛紛上馬電子商務,以期待線上線下形成強大合力。怎么做強大,其實大家都知道行業專用語言:提升顧客體驗。以某上線的零售企業為例,不去專心傾聽顧客聲音,反而是硬性給門店定每日線上銷售任務。最終導致推廣員工苦不堪言,無奈之下只好自己或者自己的親朋來幫助完成。更可笑的是一方面是全國各地員工的苦不堪言,一方面是高管們對自己線上業務“前景一片大好”的描述,這背后一線人員的血與淚不知道是高管們是真不知還是裝不知。
第四集:喇叭
喇叭的功能是音量大,傳播遠。當下一種極不正常的現象就是沒人承認自己做的不好,即便是不好也要把它描繪的很好。
有些老總出來做演講時喜歡粉飾自己的數字,把銷售和毛利翻倍的增長,把自己新的嘗試吹噓的飄在高空中,加之很多不負責任的段子手助推,貌似永遠都飄在天上一樣。更可笑的一個現象就是老總在外面吹噓,自己的員工聽到老總說出的數據近乎崩潰,拿出計算器算一下老總說的是真實數據的幾倍。
嘗試創新一定能得到業界支持,勇于創新本身是對社會的一種責任和貢獻,結果如何應該如實道來,供社會參考。如果不負責任的把數據吹噓的翻了幾倍除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之外,生怕對業內一些人士造成誤導。
炒概念,建理念,最后用嘴來驗證自己的概念、理念、舉措都是正確的超前的,最后誤導了行業,害了自己。
第五集:攪局
在線上線下忙于交戰之際。一些咨詢培訓公司也忙于攪局。這些年我們的咨詢培訓界存在大量的虛假宣傳。例如培訓講師履歷造假,夸大拔高自己的任職簡歷。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自己的工作履歷存有誠信問題,你又有何德來幫助別人呢。更有甚者自封一個所謂的“XX專家”“XX第一人”,感覺自己多么牛氣。
不說了,不說了,類似皇帝新裝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中國零售需要回歸誠信和真實,不能再這樣自欺欺人了,如此下去2016年仍然不會有真實的突破,時間耗不起,時間對我們來說是如此寶貴。
為此零售啄木鳥計劃在2016年做好監督工作,把繼續還在上演皇帝新裝的企業和個人進一步挖掘事實依據,進行披露,目的就是讓行業回歸真實,讓新裝之人裸奔于眾人之前。
責任在肩,夙夜前行!
2016-01-26 10:22被設為精華,積分加20,金幣加4- 該帖于 2016/1/25 8:53: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