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和人們消費意識的變化,零售這個業態必然在未來的社會中產生巨大的變化,不論形態上的還是系統上的。那么零售的未來會是什么樣子?個人覺得會產生以下幾點的核心變化:
1、 零售經營品類的變化。由過去的純商品經營轉變為商品+顧客需求服務模式,這里的服務不是指傳統意義上的門店便利性的服務項目,而是達到界入顧客日常生活的深層次,門店能夠為商圈顧客的50%以上提供以個人為中心的生活需求服務,注意是需求不是消費。經營品類的范圍已經擴大但卻不統一、標準,它會因不同的企業而產生不同的范圍。
2、 零售服務的變化。在信息化高度發達的互聯網時代,零售服務由原來的規范、統一的程序化表面服務,發展為在程序化的基礎上增加個性化(這里的個性化針對顧客個人需求而非企業或門店獨有的),并且個性化服務是未來吸引顧客入店的核心點,基本實現互聯網+顧客個人需求模式。
3、 零售員工的變化。員工技能由原來黃牛型向智能型轉變,勤勞在未來只是企業需求的一個基本面而不是核心,知識+互聯網+信息才是員工技能的重點。員工人數也由目前的密集型轉向節點型,基礎的體力勞動對象將會發生轉移,而重點的顧客需求信息的交流則由專業員工提供。
4、 零售供應鏈的變化。未來零售網點可能有眾多的獨立體(不同企業),但是供應鏈企業很可能在全國范圍內出現地區集中化的趨勢,實現零售網點和供應物流的分離,這一點與目前零售情況差異巨大。
5、 零售盈利點的變化。零售企業由原來前后臺的商品為盈利核心點,轉變為需求服務為核心贏利點+商品贏利點的模式。零售企業門店的平臺性質由原來為顧客提供購物+便利方式,轉變為服務顧客日常生活需求+便利方式。
6、 零售營銷的變化。零售企業由原來的血拼式營銷對沖點,轉變為系統的顧客需求營銷。企業清楚地知道服務誰,需要誰,從而利用精準的渠道與顧客實現需求信息互動,企業之間的差異化經營不再停留在活動單品上,更多的體現在經營品類上和顧客需求服務上。
未來的零售平臺是用來滿足顧客生活需求的信息交換平臺,商品的交易僅只是其中的一個服務項目,讓零售這個全國數量最多的消費形態來滿足社會顧客生活需求,本質上是社會生產力的一種進步體現,也是時代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