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原來商業防損也可以這樣美好 聯商網特約評論:圣誕節晚上,我注意到錢報新聞《男孩偷文具被抓 保安保密17年、孩子上大學》,心里覺得溫暖,原來商業防損也可以這樣美好!
17年前的1995年,43歲的嘉興某商場保安李隊長,沒有揭發兩個在商場內文具店偷了三四支鋼筆和橡皮的男孩子,但要求他們寫下保證書,此后每一兩個月拿成績單來見面。三人遵守君子協定,如今李隊長即將退休,而孩子們也珍惜、努力,上了不錯的大學。
當時的李隊長,也許沒有按照普遍防損規則如’殺雞儆猴”,尊重、保護了兩個孩子。反面例子比比皆是,七旬婆婆在賣場被搜身要上訴,某姑娘被懷疑盜竊而遭搜身后自殺……某五星級酒店服務員因帶走酒店廢棄食物而遭開除,某女顧客為臨近高考的兒子偷梨而被商場抓獲并在媒體曝光,兒子羞愧難當。這都是常見的“高調”防損。
換言之,如果李隊長相對偏激,兩位孩子則不免當場受辱,或連累其父母,未嘗不會引發禍端。更有價值的是,他并不是簡單縱容孩子,他需要保證書,以要求每月匯報學習情況為條件,去督促完善引導孩子們對積極向上和“知恥近乎勇”的熱情與敏感。
如此更顯李隊長平凡而偉大的慈愛,散發出商業防損本該有的節制、寬厚、科學的光芒。
這是真正的人性張揚——像對自己或親友的孩子;真正的人文商業詮釋——商場繁華依靠廣大消費者,而消費者都是上帝恩寵的;真正的防損遠見——孩子不再偷,是為整個業態和商業社會做出貢獻。
盡管聽起來很普通,沒有明星,不是高管,而事隔17年,偷盜標的也很小,嫌疑人又是未成年人。但仍然令人贊嘆。
我一直推崇企業管理要注重細節、關注基層,曾三四次撰文呼吁加強行業保安/防損的制度完善和培訓,引導他們更好服務顧客、保護企業資產。李隊長這樣的防損負責人,顯然具備更完整的管理人格和服務意識,值得行業防損人士和管理層學習,更期待由連鎖企業高管借鑒選用,在旗下門店推行,怎樣做好防損過程中對企業資產的真正保護,又對偷竊嫌疑人作必要保護和引導。
與此同時,是否考慮在防損隊伍中加入中年人,他們更懂人情世故,而不像十八九歲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容易被情緒和公司制度所左右而刻板、僵硬執行。
其實,作為完美公司結構的國家政府,也特別注重武裝力量譬如武警、軍隊等,常是一把手兼了軍委等武裝領導,相比之下,在企業管理架構中,防損管理的地位就要低太多了,于是變得簡單粗暴,倒更像部分城管、協警們了。
一件防損處理事例,當然無法解釋全部問題,但提供了“道”的啟發和部分“術”的實施。零售企業多有防損指標,如千分之三、二等,而其中不少為內盜,或專業團伙盜竊等,事例或有不同,防損任務同樣艱巨,但都可以從李隊長處理該事件的邏輯和情懷出發,防微杜漸,滌蕩賣場防損內外環境與行為模式。
“小偷”是賣場拿貨,“大偷”則是不分青紅皂白甚至魯莽行事的賣場防損員,尤其是背后的武斷考核指標和控制沖動——因為他們沒有真正替公司著想,沒有在與消費者共同提升消費秩序與文明的路上做出應有努力。
17年前的故事浮出水面,是給行業人的2012圣誕禮物。讓人思考商業管理耐心今夕不同,重溫防損溫情,思考更好的零售未來:有自己從容的防損人員,有感恩、膽怯的“小偷”,有越來越好的消費者群體素質,有更好的商業文明。
(聯商網特約評論員林尚玉/文 博客http://blog.linkshop.com.cn/u/28134/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