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百貨單店單日銷售排行榜有限振奮 聯商網特約評論:據聯商網近日盤點,全國百貨單店單日銷售額過億排名榜陸續更新,目前以上海第一八佰半在2010年12月31日跨年血拼銷售5.56億元奪冠;而丹尼斯百貨兩店分列第二、三名,暨鄭州人民店、花園店分別在2012年12月店慶做的2.67億元、1.5億元。同期,支付寶發布“個人年度對賬單”,其中有網友自爆以1億3799萬元在無錫市排名第一位,轟動網絡。
令人頭疼的榜單!百貨業非上市公司的銷售數據基本不公布,部分企業諱莫如深,或者總能比同城或行業內主要競爭對手多報三五百萬,店慶等單日消費額半為宣傳;幾家上市公司也只有旗下各門店在財務季報上的體現最詳細了,沒有單月,更沒有單日的真實數據。
支付寶是電商配套技術型企業、網絡金融服務公司,擁有大數據,但各地第一名的數據實在是極端個案,偏偏又打動人心。支付寶年支出941萬是排名無錫26位的,奈何第2位、20位、50位、100位、1000位、10000萬、100000位等更有效數據不得而知。
可見,所有榜單都是遺憾的藝術,或者畢竟只是寬泛參考而已,譬如百貨單店單日銷售排行榜對真正的行業高管和分析人士而言稍顯單薄,但作為零售獨家確有其用處;而支付寶盡管擁有最龐大、細致、縝密的網購用戶消費記錄,卻因涉個人隱私問題,不便公開,則榜單的傳播和研究意義不大,斷章取義的多。
我來提供一些相關個人、群體、城市、行業數據和觀察,協助大家理解這兩份榜單,同時打量實體百貨與電商的相互聯系與借鑒。
首先說百貨業單店單日銷售的前十榜。中國領先的幾家連鎖百貨公司表現不佳:金鷹國際商貿沒有門店進入前十,它有一家年銷售四十多億元的南京新街口店;而銀泰百貨旗艦店杭州武林店也只以單日1.112億元位居第八。而中國頂級百貨單店卻也難見蹤跡,如中國最大最好最賺錢的北京新光天地和杭州大廈購物城竟無一入圍,大約是沒有相關數據,或者沒有相關宣傳口徑。
進入前五的長三角地區百貨店只有第一八佰伴,我去過這家店,自然是不錯。但除此之外呢?前十里面也只多了江蘇淮安中央新亞和銀泰杭州武林,有遺珠之憾。
講這些,其實只有一個心愿:業內領先的零售企業可否更磊落、開放,向值得信賴的行業媒體、機構及其他第三方渠道提供相關數據,這個榜單拼圖一定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然后每個人都能拿到一份更加完善的行業數據榜,從而助力行業精確分析與各企業決策。那些銷售,到底是怎么來的,預付款,5折優惠,買就送,還是虛報數字,忠實顧客與初次消費顧客的變化,卡券消費與現金、信用卡消費的比例等?這些數據,應是行業風向標,每個企業保留具體的,提供真實的當天或當月、當年數據。由業內前三五十家大企業協作完成。
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共同健康成長是上策,互不干涉是中策,價格戰是下策;電商已經殺到后山,像昔日美式飛機轟炸,所謂兵臨城下;消費者對體驗經濟的要求與日俱增……百貨業老板和相關精英管理層,當為行業未來計,不斷開放。
而支付寶年度賬單,其實也能倒過來為百貨業提供鏡鑒。我公開一下自己的年度數據,還有所在集團公司的電商購買物流數據。
在淘寶網2012年支出12375.92,在杭州市排名超過 81.37% 的人,其中包括購物 4480.09,付賬單2811.60,轉賬5084.23;這轉賬,其實就是給老婆的代付款支付,嚴格來說不是我的個人支出。2011年消費2970.40元,那時候對電商心存芥蒂,甚至不愿開通網銀。
2012年底的時候,我所在單位大樓的快遞收發室重新裝修擴容。據工作人員透露,一年來平均每天能收到600多份快遞,多的時候900多份,這里日常上班人數約三四千人,這是20%-25%的人均日均購買率!能找到幾乎所有的快遞公司,來自所有主流電商渠道。這是個多么令人驚訝的數據。作為年輕時尚的文化工作者群體,他們原是中檔百貨目標客戶。
百貨業怎么重視數據都不為過,要向電商學習,數據營銷成就未來。電商怎么重視物流都不為過,要向百貨業學習,尊享服務贏得顧客。細想,兩者根本不是你死我活,甚至不是對抗,而是融合學習。
聯想起電影《007:大破天幕殺機》里,倫敦軍情六處的Q軍需官是一位電腦高手,他對007大放闕詞“你在外面一年干的事,我用一星期就能把它全部抹掉(這話和一些媒體報道的口吻像:線下商場為電商提供導購,試了衣服就去網上下單”像個調皮孩子)。而身經百戰的007邦德笑道“你乳臭未干,至少代表你沒有經驗。”后來,兩人并肩作戰,認識到彼此價值,共同對付恐怖分子。
實體百貨和電商,歸根結底都是時代的選擇,消費者的階段性和不同需求,最大的“敵人”與挑戰,可能是自滿和消費者體驗。愛屋及烏,我更期待實體百貨業開門辦企,拓寬、融合、提升電商份額,也期待他們共同組成一幅更完整、漂亮的銷售排行榜。
(聯商網特約評論員林尚玉/文 博客:http://blog.linkshop.com.cn/u/28134/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