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端超市供應鏈和服務方面亟待提升 編者按:高端超市是指主攻進口和生鮮食品、立足高檔商務區和商業區,依靠高附加值商品獲取利潤,并提供星級服務的超市細分業態。按照正常情況,北京具備高端超市生存的基本條件:高收入和外籍人群聚集、消費能力強、注重生活質量等。但高端超市在北京的發展卻并不順利。不僅華潤Ole’在北京連關兩家,其他開在外埠的高端品牌也沒有進京計劃。從本期開始,記者將探究高端超市在京不溫不火的原因,從超市自身和外部因素兩方面進行剖析。
高端超市源于發達國家的高檔食品超市,其典型代表是美國的Whole Foods Market。國內首先試水高端超市是粵港地區。這就形成了“粵港仿國外,北方仿粵港”現象。然而在這條復制鏈中,北京的高端超市漏掉了精華,也將不少環節過于簡單化。記者調查發現,北京的高端超市在商品、供應鏈和服務方面亟待提升。
商品復制之失
有機食品難覓
無論在商品陳列還是賣場環境上,北京的高端超市都有復制美國Whole Foods Market的影子,然而卻漏掉了其最精華的部分——有機生鮮食品。
Whole Foods Market是世界最大的有機食品超市,它為每種有機食品附上“成長履歷”,注明產地、生長和加工過程等。這里的顧客“不關心價格,只希望買到讓自己絕對放心的食品”。
然而,北京的高端超市內卻難覓有機生鮮。記者走訪華潤萬家Ole’、華聯BHG等超市發現,賣場內多以進口包裝食品為主,生鮮僅占很少一部分,而且還不是有機食品。即使是進口肉類,也多是冷凍肉,但中國人的習慣是吃冷鮮肉。首都經貿大學教授陳立平認為,北京的超市簡單把“進口”等同于“高端”,太過狹窄,應該多提供好食材。
Tesco樂購的一項調查顯示,消費者愿意花更多錢去購買更優質的商品,這一比例從2010年的57%上升至2011年的76%。帶有有機認證標識的食品本身就是優質和安全的體現。據了解,伊藤洋華堂和沃爾瑪山姆會員商店的有機食品銷路很旺,還帶動了其他商品的銷售。
供應鏈復制之憂
忽視南北差異
國內高端超市的擴張軌跡可以用“一路北上”來形容。其在粵港地區發展成熟后,隨后試水上海、北京等地。據悉,由于高端超市不以規模取勝,不同地區門店的商品大多是全國統一采購,這就使各地門店難以接地氣實現差異化經營。
商業咨詢師劉暉認為,國內高端超市在粵港和上海地區供應鏈較強,商品也很對當地消費者口味。但在北京的供應鏈可能相對較弱,也容易使企業把帶有港派和海派特點的商品結構復制到北京。“如果沒有一個北京高端消費者的商品結構,那么高端超市只有形沒有神。”即使是土生土長的北京華聯旗下的BHG,商品結構也與華潤趨同,鮮有北京特色。
一位Ole’超市的采購高管也坦言,紅酒在上海和廣東賣得很好,但在北京銷售卻不容易打開。其采取的措施是舉辦紅酒節,告知相關知識。但在業內人士看來,人的飲食習慣很難改變,高端超市應該尋找適合當地的高檔食品。
服務復制之難
專業度細節缺失
高端超市的內涵不僅包括商品的優質,還應讓挑剔的消費者感到自己受到了貼心的照顧。但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北京高端超市的服務在烹飪課、購物環境和禮儀上均有所體現,但導購的專業知識以及細節的貼心度還尚有改進空間。
在北京一家Ole’超市中,出售一種標價為168元/個的蘋果。問及該蘋果為何售價如此高,導購卻無法給出讓記者滿意的答案。“如果能注明這種水果的獨到之處,比如生產過程有機環保、口感極好或是營養含量高于其他品種,我可能會考慮購買。”一位消費者表示。
在食品細節的處理上,來自香港、目前已在上海開店的City Super可謂典范。據了解,其在售賣的每片薄如紙的火腿之間都鋪上了薄棉紙,以防顧客買回家后黏成一團。但記者尚未在北京的高端超市中發現這樣貼心的細節。
(北京商報 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