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和2020年“電子商務經濟體”規模及構成
經歷十年高速增長,中國電子商務已經成長為規模超8萬億元的經濟體。在這個新興經濟體里,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無疑占據中心位置,同時經濟體內電商層出、眾星閃耀。以淘寶為代表的中國電子商務,在過去的黃金十年里高速增長,引發生態大爆炸的同時,也從內需、城鎮化、企業改造升級方面給中國帶來了深刻巨變。然而,3D時代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挑戰,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國電子商務經濟體,下一個十年將何去何從?
現狀
特色背后的影響和顛覆
2003年春,正在肆虐的“非典”疫情,給杭州一家剛剛成立不久的電商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而它的掌門人馬云,曾一度為網站的冷清而苦惱。這家電商企業,就是如今的行業“巨無霸”阿里巴巴。
今非昔比,如今阿里巴巴的背后是中國整個電子商務經濟體的突飛猛進。根據阿里研究中心的調查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電子商務經濟的規模已經達到了8.2萬億元,到2020將達到50萬億元,是2010年的10倍。
“中國的電子商務從宏觀上講正處在爆發的臨界點,這個標志就是來自去年淘寶的交易增長從4.5%增至5.5%。”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在接受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中國的電子商務交易額將在2015年超越美國的交易總和。
一名好奇的俄羅斯工程師將全球196個國家的35萬個網站數據整合起來,制作出“互聯網星球圖”,藍色代表的美國和黃色代表的中國,就像“雙子星座”一般遙相呼應、相映成輝。然而,“雙子星座”的基因在業內人士眼中卻有著根本性的差異。“美國基于三次工業革命的基礎上發展電子商務,電子商務在美就像孩子一樣是被推動的行業。但在中國電子商務卻要擔當‘老師’的角色,為我國的傳統經濟補課。”姜奇平說,
在電商領域有這樣一個充滿“勵志”色彩的故事。蘇北睢寧縣2011年人均GDP位列江蘇全省50個縣市區的47位,該縣沙集鎮無可依賴的礦產、能源等自然資源,也無家具加工傳統。2006年,沙集鎮東風村村民孫寒開起第一家網店,從事拼裝家具的加工及網絡銷售;2011年全沙集鎮有600戶網商和2000余家網店,帶動整個家具產業鏈從無到有;2012年銷售額約8億元,帶動區域內形成經濟生態系統。電子商務經濟體生態大爆炸已經對中國帶來深刻巨變,如促進內需、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城鎮化建設、企業的改造升級等。
“電子商務天然適合新型城鎮化思路。”阿里巴巴副總裁、研究中心主任梁春曉說,信息時代,新型城鎮化的關鍵之一是從以中心城市為核心的集中式城鎮化路徑與模式,轉變為以小城鎮為中心的分布式城鎮化路徑與模式。“此外,電子商務帶來的另一巨變,是促進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和企業改造升級。”梁春曉說,電子商務經濟體加速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轉變,推進制造業變革生產組織模式,制造業被“電子商務化”和吸納入電子商務經濟體。
阿里巴巴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到2010年底,阿里巴巴B2B平臺涉及中小企業專業電子商務從業人員已達1520萬人,到2012年底,淘寶網創造的直接就業崗位達到392.1萬,間接就業崗位更是高達1109.6萬。
機遇
規模增長與后發優勢
“中國互聯網經濟體能夠快速發展、追趕和部分超越,主要取決于龐大的網民基數和消費市場、經濟高速成長,以及后發優勢。”梁春曉說。
首先是龐大的網民基數和消費市場。CNNIC的數據顯示,到2012年12月底,中國網民規模為5.64億,預計未來15~20年,中國網民人數將超過10億,是美國的4倍左右。網民基數下,中國的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具有“巨國效應”。
有這樣一組讓“雙子座”之一的美國相形見絀的數據,2012年11月11日,超過3/4的中國網絡零售商展開促銷活動,一天的網絡零售額即高達300億元(約合48.4億美元)。與此相應,2012年11月26日美國“網購星期一”的網絡零售額為14.6億美元。
“其次是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為包括互聯網行業在內的各個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繁榮。”知名電商觀察家魯振旺表示。而據波士頓咨詢預計,受益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到2016年中國互聯網經濟規模將與美國互聯網經濟規模持平。
“中國電商經濟具有后發優勢。”梁春曉表示,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互聯網基礎設施仍不完善,城鄉及東西部經濟發展仍不均衡,傳統工業和流通業仍不發達。然而,這些相對的不完善、不均衡、不發達,也為互聯網創造新商業價值提供了絕好機會,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同步發展,更為社會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開辟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他舉例說,盡管與城鎮相比,農村互聯網普及率依然較低(約24%),但從2011年開始農村互聯網的普及速度開始小幅超越城鎮,結束了城鄉互聯網普及差距持續擴大的趨勢,顯示了中國廣大農村地區和三四線城市網絡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
“目前中國的電子商務已經離開了高速增長的階段,轉向了一個成熟理性的發展階段。”易觀國際分析師毛阿晶告訴商報記者,成熟理性的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將更為平穩高速。
挑戰
供應鏈、傳統行業及門檻限制
經歷了黃金十年的中國電子商務經濟體,正站在下一個十年步向何方的十字路口。沒有指向標、沒有導航,卻有“復雜治理”和第三次產業革命的嚴峻挑戰,何去何從?
“電子商務經濟體的復雜性特征日益突出,如何治理成為當下之難。同時,3D時代的到來,3D打印和創客在相當程度上代表了新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對電子商務造成巨大的挑戰。”梁春曉說。
“電子商務是一場自下而上的革命,面臨的最大挑戰有三:一來自傳統行業,它們為保護既得利益而對電子商務采取‘冷戰’策略,甚至圍攻電商的發展;二是電子商務一旦出現局部問題,比如欺騙消費者,對電商打擊程度很大;三是門檻限制,在國內比如醫療領域是不讓電商涉足的。”姜奇平說。
而毛阿晶則認為供應鏈和支持度是電商發展的兩大挑戰,“供應鏈方面,沒有自建物流的電商將受制于物流,自建物流的電商也要考慮到物流的配送以及設施建設問題。另外,一些傳統行業并不非常信任電商,比如服裝行業,當面臨線上和線下抉擇時他們往往會選擇線下模式。”
“物流和傳統行業是兩大門檻。”魯振旺也向商報記者表示,網購次數越發頻繁、量也很大,物流能否承受住壓力?隨著電子商務深入中西部地區、向鄉鎮與農村地區轉移,物流系統有沒有能力服務那些地區,“有些傳統品牌商并不買電商的賬,他們更依賴于實體銷售方式,這對電商的發展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
對此,他建議說,同中國的經濟結構升級一樣,電子商務也要把數量和規模優勢轉變為質量和服務優勢,在創新層面上技術和服務配套要兩手抓,變革層面上要狠抓物流建設,把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的物流基建建設好,全力縮小“數字鴻溝”,探索以互聯網經濟體推進城鎮化建設的新路徑。
“電商一定要做好自身的定位,走差異化、特色化道路。”毛阿晶告訴商報記者,像淘寶這樣的電商,不要急于去改變營銷模式、謀求創新,而是多留意市場動向,作短期、長期的發展戰略規劃,比為了創新而創新更加有效,“創新說到底離不開用戶體驗,如果不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創新是無濟于事的。”
縱深
阿里巴巴的下個十年
始于自我革命
對于阿里巴巴而言,下一個十年又將如何變革和創新?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戰略官曾鳴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曾透露,未來希望淘寶總流量的1/3是類目,1/3是搜索,1/3是靠SNS社區化的互動。
為了改造生態系統,近日馬云將5.86億美元投向新浪微博,為包括淘寶在內的大阿里電商搭建更大的社區體系。而事實上,除了重構生態系統外,改變商業模式、再造移動端都將對淘寶的下一個十年走向何方產業關鍵影響。而事實上,站在十字路口的阿里巴巴已經在“自我革命”,未來大數據帶來的價值將遠超當前的廣告和交易提成模式。淘寶商城創始總經理、華平投資合伙人黃若這樣比喻:“如果將淘寶比作一塊肥沃土地,只要拿一根竹竿往地上一杵,油就會冒出來。油是什么?就是買賣雙方所有交易數據背后的商業價值。”
與商業模式改造相對應的,是在移動端的改革上,馬云曾說,阿里無線團隊的職責就是滅了淘寶。目前,這種革命正如火如荼:天貓、淘寶向移動端擴展,天貓推出“千人千面”移動客戶端,用戶可以根據自己喜好選擇首頁展示的品牌,天貓也會針對不同用戶進行個性化推薦;淘寶正在內測“微淘”,為用戶提供定制化的產品。
革自己的命,無論對于淘寶還是對于阿里巴巴,都是一次艱難的嘗試,“陣痛之后的淘寶,將在逐漸成熟的中國電子商務業態中走得更遠。”知名電商觀察家梁強恭說。
名詞解釋
電子商務經濟體:2013年2月,阿里巴巴集團研究中心首次提出了“電子商務經濟體”的概念。認為信息經濟正在成為繼“金磚五國”之后全球經濟最重要的發展引擎。其標志是互聯網經濟體的興起。而在中國最引人矚目的則是電子商務經濟體的浮現。并預測在2020年,中國的電子商務規模(包括B2B在線交易)將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子商務經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