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小看大媽的消費力 零售業應多關注老年市場 聯商網評論:最近,中國大媽火了,我們先不論“大媽”這個詞到底是褒義還是貶義。只需要去掂量下這背后潛在的消費市場有多大?
當很多人還在驚嘆“中國大媽完勝華爾街大鱷”不可思議,但在現實生活中,每到超市的早市開業的時候,你一定會對那些大媽大伯瘋狂搶購、排長隊付款的場面記憶猶新。日前,杭州超市均紛紛提早1小時開門,用特價爭搶生鮮早市,根據世紀聯華、華潤萬家、物美的數據顯示,目前各家門店的早市至少能提高30%—40%的客流。業內人士分析,人氣的聚集不僅只帶動生鮮銷售,同時也會帶動其他商品交易,這樣就彌補了超市在早上時段人流不足的問題。而隨著夏天的到來,天氣越來越熱,生鮮商品的折損率會提升,這些商品自然是賣得越快越好。對商超來說,這是雙贏的結局。
在這里要特別提到1家企業,位于北京豐臺的億客隆購物中心(詳見《觀察:有感于億客隆萬豐購物中心見聞》),一到早上9點,大媽們三五成群,人手一輛購物車,紛紛涌入賣場,挑選蔬菜水果,探討新鮮程度,拉家常,稱重臺也早已排起了長隊,收銀員更是忙的不亦樂乎……筆者不僅要問,到底是什么吸引了大媽們的注意?
1、選址好。公交、地鐵等交通非常便利。
2、定位精準。一是品類定位精準。商場內蔬菜水果、冷鮮肉、面食點心占據絕大部分,迎合了社區居民一日三餐的需求。并且通過生鮮品類帶動服飾品類的銷售,進而提升毛利率和盈利水平!二是和旁邊的伊藤洋華堂定位于高消費人群相比,億客隆將商品價格定位在中等,大家都能消費得起。還經常促銷,晚市更是低價出售蔬菜。
3、促銷精準,打低價牌。億客隆常年推行促銷和特價商品,以滿足消費者對物美價廉的追求。其促銷花樣繁多:生鮮晚市區、低價區、商品組合區、換購區。這樣物美價廉的產品,自然贏得“以節儉著稱”的中國大媽的“芳心”。
無獨有偶,據日本共同社4月9日消息,日本鳥取縣米子市的高島屋百貨店4月8日在該縣老年人眾多而商店較少的南部町開始了一項全國罕見的“移動百貨店”服務。繪有高島屋象征——玫瑰圖案的專用2噸位卡車滿載生鮮食品、日用雜貨等約500種生活必需品,以店面價格進行銷售。

“移動百貨店”不僅售有年終禮品等饋贈用商品,還可使用高島屋的商品券。除周日外,卡車將分三條線路前往購物不便的30個村落進行流動銷售。首年度的銷售額預計將達30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88.8萬元)。那么,這個新的商業模式是否給了我們新的啟示呢?
當然,我們還要注意到,中老年服裝、化妝品、保健品等也存在巨大的藍海市場。但遺憾的是,定位在中老年年齡段的商場越來越少,只有一些老字號商場還能買到正宗的老年裝。筆者有時也為買不到合適媽媽穿的服裝而費神。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在百貨商場消費的主力軍是70、80后,甚至延伸到90后。但要考慮到,每到母親節等節日,“孝心經濟”不容小覷,小輩們會為長輩們消費買單。那么如何去吸引老年人消費呢?筆者認為:
1、宣傳上下功夫,增加情感營銷、服務營銷,樹立品牌營銷理念。
2、服裝產品上注入新鮮元素,提倡老年人也可以穿大紅色的衣服,提升老年人的品位。
3、保證服裝舒適美觀的同時,還要注意健康環保,更要提高產品質量。
4、渠道上,不能放棄商場專柜,同時可以考慮在高檔居民區內設立老年服飾用品連鎖店,并可以增加根據老年人的體型、膚色等推出量體裁衣服務。
據了解,截至2011年底,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85億,占總人口13.7%,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老年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據中國老齡協會估計,2015年中國超過60歲的人口將大約有2億,2030年增長至3億,2050年可能會多達4.8億。因此,對在中國做生意的人來說,老年消費群體不容忽視。另外一方面,對于退休后的“中國大媽”們來說,享受生活無疑成了不二之選,哪里有促銷,哪里有便宜貨,哪里就有“勇猛”的大媽,錯失這樣需求明顯且購買力強大的消費群體,對零售業來說顯然是一大損失。
真正的市場、最好的市場莫過于待開發的市場。筆者呼吁,零售業需要轉變觀念,抓住市場機遇,不應該只關注有高消費能力的年輕人,更應該關注老年人這個市場。
(來源:聯商網評論 西門掃雪/文)
相關閱讀:日本推出移動式百貨店 方便老年人購物
【銷售攻略】抓住老年富消費群 5大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