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業年中促銷提前 大促銷并不是救命稻草 還沒到年中,許多百貨業神經卻有點緊張,紛紛將本應在6月底、7月初開始的年中促銷整整提前了一個月。首先是上海巴黎春天百貨打響頭炮,北京新世界百貨緊隨其后,廣州甚至出現了6大百貨的促銷撞期事件,促銷力度也是一個賽一個。
在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百貨商家和供貨商都在期待有大型的促銷活動來帶動銷售,清理庫存。另外,電商來勢洶洶的一個又一個促銷,也在逼著百貨啟動瘋狂促銷計劃。然而,這樣的促銷大戰到底是助力百貨業重整旗鼓收拾舊山河,還是滑向更加冰冷的深淵,恐怕誰也不能輕易下結論。
年中促銷“早產”
“我馬上要去開會,稍后再回答你的問題。”面對將于6月1日開始的年中促銷,北京銀河萬達百貨市場部負責人徐正源異常忙碌。
她告訴記者,“今年我們的年中促銷比往年了整整提前了一個月。因為現在各家都提前了,如果我們晚了,就會失去消費者的關注。”
即使提前了一個月,萬達百貨也不是第一個被逼上促銷“梁山”的第一家。5月24日,上海巴黎春天百貨10店同時開啟了20周年店慶活動,“百貨服飾滿99減60,開門2小時內滿99減70”的促銷力度,也讓業界驚呼,百貨業進入全年促銷時代。
在百貨群雄割據的廣州,廣州友誼率先拋出九日大促銷后,廣百、天河城百貨、摩登百貨等企業也快步跟進。
對此,廣州友誼董事長房向前表示,這次友誼商店將往年7月的“夏日感恩季”活動提前兩個月開辦,除了受到商場連廊天橋改造工程的影響外,也是希望借助即將接連到來的兒童節、父親節和端午節,帶起親情主題購物潮。
而對于多家扎堆促銷的情況,房向前也始料未及。但“現在是需要各家百貨共同來營造氣氛,激活市場”的回答還是讓人聽出些許對市場不景氣的無奈。
面對被提前的年中促銷,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首先大型促銷對于拉動客流提升銷售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據友誼百貨統計,促銷開始首日,家電區的銷售額就是平時的10倍,而北京新世界百貨崇文門店,5月24日客流較平日翻了兩番,開店半個小時銷售額就達到了100萬元。
另外,將兒童節、端午節、父親節進行捆綁,主打親情營銷對于百貨來說也是個不錯的新嘗試。將年中促銷提前也會避免電商在5~6月進行的大規模促銷,特別是京東6.18店慶。
然而,任何一個群體中總有幾個異類,主打高端的賽特購物中心和賽特奧萊仍然按兵不動。賽特集團市場部周潔瑩告訴記者,目前除了常規的六一兒童節主題促銷外,還沒有接到相關大型促銷的資料。
看上去很美
大促銷各家輪番上陣,各家拿出的法寶依舊是老三樣,“滿減、滿送、折扣”,而新興的微博微信促銷,目前也只是看上去很美。
據了解,不論是總部還是個分店,各家百貨都紛紛開通了微博,而官方微信群也在逐步建立中。
“但目前,效果還并不明顯。”據接近萬達百貨的相關人士透露說,“雖然微信比微博來的更加精準,但是前期如何吸引人關注,并穩住粉絲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現在也只是用來發發促銷信息。”
在北京銀行萬達百貨的官方微信賬號,記者就看到最新的一條消息還是4月份的VIP促銷活動。
雖然效果不好,單個各家企業都在忙著上線。業內分析認為,一方面微博微信是當下潮流,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廣告費用的壓縮,企業更鼓勵采用自媒體的營銷模式。
萬達百貨公關經理蔚瑾向記者透露,目前萬達百貨旗下各門店的廣告費用從原來的占企劃費用的60%~70%,壓縮到了現在的30%~40%。賽特方面也表示廣告費用也有了一定壓縮。
另一方面,雖然很多企業開通了官方微信,但是都是交給專門的運營公司運作,這也直接導致了“微信賬號運營得很專業,跟百貨沒有很大關系”的尷尬局面。
對此,安徽樂城股份有限公司營銷總監李奇告訴記者,微信營銷不能把微信當成營銷工具,而是當成交流工具,這樣才能吸引并穩住消費者。樂城生活廣場現在結合企業,通過發送相關生活常識、小故事和偶爾發送的促銷信息,很好地圈住了消費者。目前,樂城的官方微信才成立一個月,就已經有了3000多的粉絲。后臺也顯示這些人的忠誠度、穩定度都較高。
北京華冠商業經營股份有限公司服務中心經理楊煥平也認為,微博、微信營銷效果的好壞關鍵取決于對消費者心理的研究深度。
大促銷不是救命稻草
當下出現了百貨促銷成常態,消費者麻木的傾向。一方面消費逐漸趨于理性,另一方面購買渠道多元化,而且促銷并不是百貨業提升業績的惟一出路。
楊煥平認為,直接的價格優惠,對于消費者的吸引力還是非常大的,只是有一些滿減送券并不是真正的優惠。
安徽樂城股份有限公司營銷總監李奇指出,很多百貨“滿300送300”這樣的活動,看似優惠,但由于定價的原因,很多產品標價是299元、599元等,基本享受不到優惠,這就容易使消費者產生被欺騙感。
今年很多百貨促銷將滿減與滿送的門檻降到了99元,甚至更低。如此一來,又不免讓人擔心商家與商場的利潤遭到嚴重擠壓。但正如網友評論的那樣,“賠本賺吆喝也得吆喝,不然最后可能連吆喝的資格都沒有了”。
這樣吆喝的后果,還有可能是以犧牲小商家或某品類商家的利益為代價,來帶動整個商場的人氣。
楊煥平說,面對日益激烈的商業競爭,實體百貨店可以嘗試著通過體驗營銷、文化營銷等新方式吸引顧客。消費者的需求已經從單純購物變成需要娛樂、餐飲、休閑、互動體驗等多功能支持,“適合體驗、適合交流”的這些需求,恰恰是實體百貨店的優勢所在。
例如華冠所有門店推出了一項“積印花免費換德國托馬斯品牌廚具”的營銷活動,第一期推出換刀具,今年推出的是換鍋具的活動,消費者參與度極高。
另外,以往百貨促銷時停車難、人流擁擠造成的購物體驗差等情況也要有所考慮。
(中華合作時報·超市周刊 記者 陳紅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