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微信的生意不錯,一共銷售了十一件衣服,其中一款豹紋腰帶連衣裙就賣了三件。
一個關(guān)系很好但做微信才不久的分銷朋友就問我:你有什么銷售技巧,再分享一下。
于是,就有了今天這個話題。
有些時候,我們不要太過于專注“技巧”這個層面。
“技巧”相當于學武之人的招數(shù),眼里只有招數(shù),就只能學到花拳繡腿,連街頭的小混混都打不贏。
“技巧”可以學,但在其之上肯定有個可以影響到它的東東。
這個東東是什么,我也一直在琢磨。
所以也一直在尋找,從身邊高人的成功案例中尋找,從書本中尋找,從生意中尋找。
看過很多寫藍海創(chuàng)業(yè)的系列文章。
我很認可。
但是很遺憾,這么多年來,我一直在服裝飾品中打混,換句話說,我一直呆在殘酷的紅海里。
所以在敬佩和羨慕之余,我只有繼續(xù)在紅海中尋找方向。
有兩個小故事。
一個小故事是(這個故事引用自聯(lián)商博友Nile的“誰的香蕉”之博文,網(wǎng)內(nèi)鏈接請見http://blog.linkshop.com.cn/u/nl811218/246852.html):
在一個水果市場,有個賣香蕉的老人,他賣的香蕉和大家賣的都一樣,價格也不比別人便宜,可是他的香蕉生意是整個水果市場最好的。很多顧客可以在別的地方買蘋果,也可以在別的攤位買葡萄,但香蕉一定會到他那里買。
后來一個做零售的人很好奇,就去他那邊反復觀察,發(fā)現(xiàn)了原因所在,原來每一個來買香蕉的客人,老人會先問清楚客人在什么時候吃,然后再把香蕉分成今天吃的,明天吃的,后天吃的,分開包裝給顧客。無論客人買多買少,他都一定要讓他的顧客吃到處于最佳狀態(tài)的香蕉。
另一個故事是一個做淘寶的,賣什么不記得了,好像是一種易碎的產(chǎn)品,他在發(fā)貨的時候,竟然用了四層包裝,而且最外層用封箱膠把整個包裝封的像個“大粽子”似的。
聽說,有的客戶收到貨后,笑著罵這是“變態(tài)的包裝”。
注意,客戶是笑著罵。
因為已經(jīng)完全不用擔心自己買的產(chǎn)品會有運輸損傷了。
在收到貨的第一時間,客人對這個店主的信任度就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
所以那個淘寶店的生意很好。
甚至有研究網(wǎng)購的人還得出封箱膠的使用厚度與客戶滿意度之間成正比的說法。據(jù)說是這樣。
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即使在殘酷的紅海里,也有人游的很好。
所以,我們與其一直尋找銷售技巧,還不如多思考一下自己的產(chǎn)品,自己的運營方式。
當我們的產(chǎn)品和大家都一樣時,可不可以價格不一樣?
當價格都一樣時,可不可以服務不一樣?
當服務都一樣時,可不可以推廣渠道不一樣?
……
其實,“用心”就是最好的銷售技巧。
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上都用心,就沒有做不好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