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與大家分享了如何對預算實現過程進行控制,本文將與大家分享預算管理的10種方法。
先介紹一下四種預算指標分解的方法:
方法1:按照銷售額進行分解,就是按照商品的部類、大類、中類、小類、子類這樣一個順序對銷售額進行分解,把指標落實到最小的單元,至于那些按照柜組來分解指標的,可以在此基礎上按照柜組歸類,從而將指標分解到每一個柜組。
其有利的地方在于:指標容易分解;也容易控制;是最常見的方法
其弊端在于:不能體現企業運營的真實效果;有可能出現銷售好,但是卻虧損的異常狀態,比如當門店為了銷售而實行超低毛利率或負毛利進行沖量的時候就常常如此。
方法2:按照毛利進行分解,就是按照商品的部類、大類、中類、小類、子類這樣一個順序對毛利額進行分解,把毛利額指標落實到最小的單元,至于那些按照柜組來分解指標的,可以在此基礎上按照柜組歸類,從而將指標分解到每一個柜組。
其有利的地方在于:綜合了銷售額與毛利率兩項指標,精確度更高;可避免企業銷售空轉的陷阱;利于企業在銷售與毛利率之間進行綜合權衡。
其弊端在于:相對有些復雜;需要在銷售與毛利率之間進行較復雜的權衡,對執行者的素質要求比較高。
方法3:按照成本進行分解,就是按照企業或門店所設定的基本經營單位,按照其所承當的成本的類別,對照往年的實際執行情況來進行預算分解。
其有利的地方在于:能夠有效地控制成本;對于那些與銷售關聯不大,但是對成本影響較大的部門很適用。
其弊端在于:適用范圍不大;單獨考核成本時,可能會因為未考慮對銷售的影響而存在副作用。
方法4:按照利潤進行分解,按照企業所劃分的最小經營單位,把企業要實現的利潤目標逐層分解到這些最小的經營單位,比如企業可以現將利潤目標分解到區域,然后再分解到門店,最后門店再分解到所管轄的柜組或區塊。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經營模式在這方面就非常成功,他們可以做到企業內最基層的班組中的三五個人就是一個經營單元,這些經營單元每天可以看到自己的貢獻的變化(人均每小時產出,產出包含工資加利潤)。
其有利的地方在于:利潤是最能體現企業綜合經營效果的指標;利潤的分解對于企業而言是責任最徹底的分擔;適用于以利潤為中心的單位。
其弊端在于:因影響利潤變化的因素非常復雜,因此做利潤的分解難度很大,有時甚至是不可能;利潤分解時可控因素與不可控因素的界定難度比較高,如果讓一個單位承擔對不可控因素的責任,那么即便指標分解下去了,效果也不會理想。
然后,再向大家介紹預算控制的六種方法。
方法1:時點緊盯控制法
預算的控制絕對不是靠年底對對標就可以實現的,它是在整個預算實現過程中體現的,而在預算實現的全過程中每分每秒都高度緊張顯然是不現實的,只有抓住一些關鍵點予以重點關注,才可以實現松緊有度、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節點是我們要重點把握的:
Ø半年度結束前后的緊盯與總結非常關鍵
Ø每個季度結束前后的緊盯與總結也很關鍵
Ø月度結束前后的緊盯與總結
Ø日總結、周總結
Ø要變突擊努力為天天努力,變短時爆發為持續改進
方法2:關鍵指標控制法
事物的發展是不均衡的,總是存在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平均地分配資源去管理控制顯然不是最佳的辦法,能夠對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去重點施加影響,方能實現應有的效果。
Ø遵循二八規則去尋找那些對業績影響很關鍵的指標,比如占銷售比重達80%的品類、占利潤比重達80%的門店及品類、占成本比重達80%的關鍵部門等
Ø找出關鍵指標以后,要重點跟蹤這些關鍵指標的變化情況,關鍵指標的變化對于全局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方法3:關鍵區段控制法
實現預算指標不僅在空間上是不均衡的,而且在時間上也是起伏很大的,作為零售行業節假日對銷售的影響就非常大,因此把握好關鍵的時間區段,對于有效地控制預算實現過程非常重要。
Ø在零售企業,最關鍵的時間區段是春節前后,春節時段若是銷售好的話,后面的局勢就會順暢很多,若是春節留下一個大缺口,后面要來補上就會非常困難
Ø關鍵區段還包括幾個重要的節假日,比如:元宵節、情人節、清明節、五一假期、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圣誕節、元旦等,這些時段的銷售對整體的影響很大,是需要重點關注的
Ø對于關鍵區段的銷售要做到天天跟蹤,而且每天都必須全力以赴
方法4:關鍵崗位控制法
Ø銷售占比高、利潤貢獻大、成本占用高的崗位均為關鍵崗位,因為這些崗位的得失往往是其他崗位所難以彌補的
Ø作為超市賣場而言,生鮮、煙酒飲料、洗化等崗位的影響度就比別的崗位高,是值得特別關注的
Ø對于關鍵崗位的關注力度、關注頻率就要相對高一些,確保關鍵崗位志在必得
方法5:關鍵人員控制法
Ø與關鍵崗位相對應的是關鍵人員,對于關鍵人員的預算指標的控制也就非常重要
Ø不僅要關注這些關鍵人員的預算指標的完成情況,更要關注他們是怎么去完成的,他們的工作態度的變化、工作思路和方法有無可改進提升的地方,要指導他們實現工作績效的可持續提升
方法6:預算偏離修正法
所謂預算控制其實就是對預算執行后發生偏差的修正和彌補,所以預算執行中的修復力是非常關鍵的,我遇到很多零售業企業家,他們都非常重視修復力的打造。
Ø預算指標跟蹤應該是每月、每季、每半年、全年都要對標的,要針對對標以后的差距尋找原因,特別是多尋找主觀原因,多尋找自己可以控制可以影響的原因,這種歸因才有價值
Ø預算偏離后的修正一般不宜做減法,即把某人、某個部門的指標減一點,這會引起一系列的負面反應,消極影響很大,一般采取的辦法是做加法,即再給那些未成有潛力的個人或部門加點籌碼,但要告知這是額外的,如果未成了,公司有額外的獎勵
本期的預算管理部分就到此結束了,下一期我們將與大家分享我們這個《店長成長規劃》專欄的最后一個版塊《激勵與績效管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