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意識里面,很多人認為開超市是一個比較穩當和保險的事情。事實上看起來的確如此,人們不可能不吃飯穿衣服吧?不可能不刷牙洗臉把?這日常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得處理,正因為如此,超市這個行業,在大家的眼里,儼然成了保險商業的化身。談及這個問題的時候,很多人都在說,大家可以不買蘋果不買三星,但是不可能不吃飯睡覺刷牙,只要有人存在,超市的生意就不會斷。
因為超市天然的大眾化特質,所以超市一般開在小區等人氣聚集的地方,依靠周圍環境的自然業態帶來用戶。根據筆者對大大小小幾十個超市的觀察,基本上都有人光顧,也吻合了無數的大眾對于超市的認識:只要有人,超市就有生意。但是,筆者更發現,有些超市的人流寥寥無幾,甚至有超市開了一兩個月直接就關門了。照這樣說來,開超市這等看起來很穩當的商業項目,也是有很大的經營風險的。
一,靠天吃飯的傻樣
客觀的說來,大多數開超市的基本上都是在靠天吃飯。盡管它們看起來比其它行業更有優勢一些。為什么這么說呢?筆者曾經深入的調查過大中小三個超市,小型超市是一個賣蔬菜水果的,就在街邊,周圍也沒有什么可以依仗的業態,按照電子商務的說法是,沒有可以引流的流量輸送器,自然也就一潭死水了。我和同事經常晚上分析這個超市到底會堅持多久,果然,兩個月之后,超市關門了。
中型的超市大概兩間門臉房這么大,貨品齊全,位于小區的附近。每天來來往往的人還不少。我也曾經以為這個超市應該很好,后來我仔細走訪過超市的促銷員,仔細登記過超市每個小時的客流量,仔細的去計算過超市里面的貨品銷售情況,才發現這家超市的確存在一些問題。后來我通過其他渠道和超市的創始人成為朋友后仔細聊過這個問題,他親自給我說了超市里面存在的問題,經營艱難,沒什么錢可以賺的。
大型超市我們就不說了,情況比較類似。我想要說的是,這么多年以來,做超市的的一直在靠天吃飯,選個好位置,然后將貨品放進去,就等著生意上門,稍微有一點意識的,做個廣告牌登個廣告,僅此而已。
且不說廣告的作用大或者不大,就說同類型競爭的對手越來越多,有限的客流并沒有太多增加,這樣做下去的結果是越來越艱難。但是為了求得安穩,大多數商超從業者又不得不做,所以,全國范圍內的大多數商超從業者都是在矛盾重重中度過。
毫不客氣地說,中國的商業還是很原始。全國范圍內的大部分類似于商超的實體從業者都是在傻乎乎的做生意。
二,超市的由來
第一節里面說到很多人做生意是在傻乎乎的瞎整,很多人不以為然,以為筆者在瞎說。我們不妨冷靜的去分析。很多人做生意,是看到別人賺了一點錢,然后就幾個人一合計,開始做別人差不多的事情。在這個做的過程中,大多數人是看到別人在做什么類型的超市,然后自己也做什么類型的超市,別人有一些什么貨品,然后自己也弄一些貨品;稍微用心一點的,就是超市的裝修搞好一點,名字取好聽一點,山寨一下,僅此而已。
另外就是做管理咨詢的人會一再的嚇唬,要做好管理,然后才具有穩定發展的基礎,于是做超市的人們就會搞一些企業內訓,強化內部建設。將各種制度崗位規范化標準化。做好這一些之后,大多數超市從業者會感到開心。
而痛苦常常是在開心一段時間之后就隨之出現的。隨之出現生意蕭條,客流越來越少,讓超市經營者非常困擾。不明白的就是:我們有好的位置這么多的商品組合,為什么生意不能好呢?是競爭對手太強的原因,還是客戶不理性忠誠度低?
事實上,做策略做定位做差異化這些看不見的東西才是決定實體項目,特別是超市這一類項目發展的關鍵點。往往這個時候的幾乎所有傳統經營者,是根本看不到問題的本質所在的。所以,大多數從業者即便虧了,也會認為是外部環境不好造就了自己的經營不善,非常的委屈。
長久以來,我們一直想問的一個問題是:什么才是商業中的核心?是什么決定了商業項目的發展?是花哨的活動外部裝修,還是本質的定位服務差異化這些軟性的東西?太多人之所以痛苦,就在于舍本逐末,看不清事實的真相。這也是千千萬萬的商業經營者困惑糾結的原因。
三,你知道你的競爭對手是誰嗎?
剛剛看了一個有關可口可樂的段子,說記者問可口可樂的創始人,你們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誰嗎?是不是百事?創始人回答說我認為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自來水公司。
大家看了這個段子可千萬不要笑,這是一個足以讓我們所有商業從業者深思的回答。我們一直認為是競爭對手搶了我們的市場,假如我們的促銷力度足夠大假如我們將競爭對手干掉,這個市場就只屬于我們。。。很多時候我們都在想這個問題。
但事實上,在狹小的,空間有限的市場上,本來用戶都是比較少的,縱然是你做活動我做活動互相殺價拆臺,我們所能夠獲取的用戶只有那么多。這樣做下來之后,我們的成本上升了很多不說,所能夠獲取的利潤收入也減少了不少,這樣的操作手法,無疑是引鴆止渴,殺雞取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