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從心理學角度探討了消費者購物決策的過程,主要是從對商品的認知到購買的過程進行了分析。消費者在購物過程中大多會考慮以下因素:買什么、購買的時間、購買的地點、如何買、向準買,基本上涵蓋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這幾大要素。
對零售商而言,“在哪里買”和“買什么”是重要的和值得分析的兩個關鍵點。
在哪里買,這是決定客流多寡的必須條件。消費者選擇哪家零售店消費,首先取決于頭腦中對零售店的一個印象判斷,零售商的服務是否令人舒服、商品的選擇性是否多樣、價格是否合理、促銷是否變化、購物環節是否順暢、到達購物地點是否便利、是否有足夠的停車位……所以這些,都將是消費者選擇在哪里購物的一個充分條件。有時會因一個條件達到要求而去購物,有時也會因一個條件達不到要求而轉換零售店。因此,在考慮以上環節時,零售商應盡量做得盡善美,只有主動做得盡量完美,才能爭取到更多的消費者,吸引更多的客流。
買什么,這是決定商品銷量的必要條件。消費者到達店里選擇購買商品,更多地是考慮商品的特性。對制造商而言,只要購買其產品就可以,而不在乎在哪買;而零售商更在意是否是在店內完成了購買行為。因此,對零售商而言,應盡快與制造商達成共識,通過商品陳列、促銷等方式促進消費者購買。
消費者進入店內后,可能會有一個手寫的購物清單,或者只是在頭腦中的一個購物清單,甚至沒有清單,只是隨意逛逛。不管怎樣,消費者進入店內后,都會有沖動性購買的可能性。沖動性購買會受到商品陳列、促銷活動的推廣、服務等因素影響。
沖動性購物的比例不容小覷。上周末到一家超市購物,通道邊上集中擺放了進口食品的生動化陳列,造型新穎,充滿異域風情。這個造型吸引了許多人駐足觀看,我也因這個陳列的影響買了啤酒、牛奶——這些原本沒有購物計劃。可見,一個適時適景有創意的陳列對促進沖動性購買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