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漫談之六對話供應商(上)
有一個供應商,做奢侈品的,開始做阿瑪尼包的代購,也幫人牽過頭做zara,去西班牙跟回自己家差不多,走南闖北的老江湖,年齡才三十出頭,不妨叫他甲老板。在我們商場做阿瑪尼跟巴寶莉手表,時裝表,價位不高,價格主力區間在兩千到五千。老板人很爽快,也很健談,每次吃飯都需要三到四個小時,吃喝一個小時,侃大山三個小時。
做這種頂著奢侈品帽子的時尚飾品,甲老板也很有心得體會,問他沒打算走商場之前,怎么發展業務的,怎么賺自己的第一桶金?他呷了口啤酒說,之前他們都是做展銷。展銷?平淡無奇,無非在一些新開商場做短期特賣,一方需要品牌支撐,一方獲取經濟效益,各取所需。但是他說,他不走這個渠道,他另辟蹊徑,跟銀行合作!比方說某某銀行,先跟總行打關系簽合同,走下分行和支行,在VIP室或者高端客戶大廳內展銷,由銀行聯系其金卡會員或者存款超過多少的優質客戶,如果對產品有所懷疑,他就解釋,背后有銀行呢,我們跑了,銀行跑的了嗎?客戶就會一想也是,于是埋單。
其實,甲老板的經營思路,就是看透了中國消費者的兩個購買理由,一個是面子,一個是信任。中國消費者是最愛面子的,無論是低調奢華還是大眾品牌,穿在身上得需要被人認出來,區別就在于,有些人希望被大多數人認出來,有些人希望被小眾圈子內的人認出來,錦衣夜行的事情,楚霸王不干,咱們普通的老百姓跟精英翹楚都是一樣一樣的,所以大家都在為面子埋單,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品牌效應,才會有那么多的人為品牌埋單,即使他看不慣穿著不合體不舒服,也會去瘋狂埋單,因為,買的不是里子,是面子。
但是任何人都是需要為自己的智商辯護的,都不想被別人質疑,所以,花真價錢買假貨的事情是萬萬不做的。但是普通人鑒定普通物件尚且不能力及,更何況高寡的商品?可是有需要買,又該怎樣?那就需要信任的第三方做中介了。要么是正規商場,當然,國有銀行不是很有信任度嗎?中國的消費者是普遍擁有信任感的,也是最容易相信別人的,同樣中國的經營者們也是誠信度最高的。我們生活在一個監督系統相對不完善的階段,可是經營者們依靠自律能夠達到如此高水平的誠信度,我認為還是蠻不錯的。雖然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出現比方說地溝油,或者山寨假貨,畢竟是小部分,連馬克思都說過100%的利潤可以讓人踐踏一切,包括法律和尊嚴,那么我們的商家如此來看還是蠻克制的。話有說回來,顧客既然要的是面子和信任,那么給足了這兩點,生意不就好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