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為賣卡焦慮和落淚
一周來,手機快要被打爆了。交流的話題,盡管角度不同,但九九歸一,不外乎是關于購物卡引發的種種焦慮和疑問。
焦慮一,今年的購物卡,至今還沒賣沒幾個蹦子,省城的情況是否也如此?
答:據了解,兩節賣卡一事,大家都被吊在了油鍋上,都在飽受煎熬。不像前幾年,誰家跑的歡,誰家折扣多,誰家的腰包自然鼓鼓的。如今,全省327家備案售卡企業,單位購卡時,必須拿四證(營業證、稅務證、許可證、代碼證),來實名登記。嚴格監管下,沒多少人愿冒攤上大事的風險,再來買卡,更沒人愿買大面額卡。需方市場被扼殺,無異于釜底抽薪,大家自然彼此彼此。
焦慮二,這幾年,卡售占比較大。多的時候,占銷售的55-60%你能幫助預測一下,沒卡的帶動,銷售業績會減多少?
答:有卡的時候,消費肯定有泡沫,至少有浪費。眼下,剎“四風”,難免把職工過節的福利卡,也一起狙擊。我覺得,短期內,銷售業績受到的影響會大些,尤其是高峰期不高峰的現象,會成為常態。從長遠角度看,生活必需品的市場總量,不會減的太多。人們不用卡,就得用現金支付。至于消費者,是在馬家選,還是在牛家買,那要看你的綜合得分與經營表現了。很難用一個數學模型,做出下降曲線來。
焦慮三,往年此時,上上下下正在全力跑賣卡,今年突然無所適從,心里空落落,不知道該干啥?
答:趕緊轉換思維路徑,轉換工作重點。研究經營新情況,推出新對策。比如,與供應商的合作方式需不需要調整,兩節期間怎樣做到人氣衰減不大,怎樣確保效益的提升?等等。決策層和管理層,今后要做的事更多了,不是無所事事。
焦慮四,有卡時,企業過的都不寬裕,沒卡了,豈不是等于要人命?
答:卡有兩面性。好處自不必多說。就說由于賣卡,帶來的大比例折扣,就讓人為之煩惱。過去,老是在敢不敢把折扣降下來的議題上打轉轉。不降,負擔太重。降吧,又怕讓別人把市場搶過去。在這種糾結下,左右為難和上下傍徨。
這下,壞事或許會變為好事。你轉也得轉,不轉也得轉。不過,也用不著太過焦慮。把賣卡的折扣,拿出一部分來做營銷,照樣可以把顧客引過來,照樣能把生意做得火一樣紅。
焦慮五,手里少了硬通貨,已經鋪開的項目,后續資金怎樣解決?
答:按說,流通業是不缺資金流的。如果你把賣卡,這種臨時歸你所用的短錢,用作長線投資,恐怕就會出問題。當你每年有新的資金流進時,這種投資風險就被掩蓋了。現在老渠道斷流,就必須開發新的融資通路。好在,國家的金融政策正在逐步放開,融資的途徑也多了,應當不是什么邁不過的坎。
需要提醒的是,新鋪攤子要謹慎。穿衣吃飯量家當,不能再像過往那樣,大手大腳。
在國家經濟下行,經濟增量放緩時,政府領導人都提出了,寧肯放緩GDP的增長速度,也要走上持續穩定的發展軌道。我們的零售企業也同理,寧肯撇干消費泡沫,也要通過磨練內功,來提升企業效益。
卡賣的少了,是一種堤外損失。精細化經營,才是堤內功夫。做得好,堤外損失是一定會從堤內補回來的。
焦慮變樂觀,壓力變動力,處變不驚,遇事不燥。一定會實現新的路徑平衡,照樣能看到太陽從東方升起。
- 該帖于 2013/9/15 10:25: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