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讓顧客開心非常簡單
——不擅長說話也沒關系,與顧客交流有訣竅
以獨立開店為目標而來我的飯店工作的人當中,有很多人不擅長與顧客進行語言交流。不過我最開始的時候也完全不知道如何與顧客進行交流。不僅如此,剛剛踏入社會的時候,我工作的那家店的前輩甚至說我:“你這個家伙,表情好恐怖。”我甚至曾經在廁所的鏡子前一個人練習“做笑臉”。
雖說自己獨立開店,但是并不等于馬上就能和顧客輕松自如地交流。
我最初開的那家飯店,有很多顧客是下班后一個人溜達過來的。因為飯店很小,只有一個柜臺,所以只能與顧客面對面,根本無處藏身。當時驚慌失措,只覺得必須和顧客說點什么,于是就問“您住在附近嗎”;顧客點了威士忌,就問“您總是喝威士忌嗎”等等,全是一些白癡的問題。
由于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就拼命思考料理的名字。因為要是取了個有趣的名字的話,顧客就會問:“咦,這是什么?”這就成為與顧客之間交流的契機。
現在,尋找內部裝飾用的雜貨、餐具時,我都會邊拿起來看邊想象與顧客之間會就此如何展開交流。像選擇什么樣的燈,用什么樣的玻璃杯這樣的問題,開店的時候大家都會考慮吧。如果在選擇合適的東西的同時,思考一下針對這個東西“與顧客之間會展開什么樣的交流”的話,真正面對顧客的時候就有話說了。
只要自己能想象得到,飯店里的任何東西都能成為與顧客對話的契機。
我們店里有一個真的一點也不擅長和顧客交流的員工,尤其是他戴著方形的眼鏡,給人感覺性格剛硬、不好接近,于是我說:“我出錢,你換個眼鏡吧!”就這樣強迫他換了一個圓形鏡框,讓人感覺親切些。雖然換了眼鏡,但也并不是說一下子就會與顧客交流了,不過他應該也思考了很多。因為后來有一次我去他工作的那家飯店,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我點了一份燒酒,酒來了以后我剛想喝,他卻制止了我:“請稍等。”然后他把酒瓶放在桌子上,指著酒瓶上的字說:“這個酒的名字里面有個‘神’字,所以先向神龕擊掌敬禮,然后再喝吧!”
喝酒之前與飯店里的員工一起“啪啪”擊掌,顧客覺得很有意思,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只不過是酒的名字而已,他卻能想到這樣的說法,我由衷地為他高興。現在他已經離開我的飯店,一個人經營幾家店鋪。
談話的內容完全可以是一些小事,圍繞這些小事,就可以與顧客展開很好的交流。假設有人點了炸雞翅,你就可以問:“您是要右手,還是要左手呢?”這么一問,整個氣氛就活躍起來了。
哪怕是細微小事也沒關系,只要對菜式有自己的理解,就可以以此作為話題。
有一個從我朋友的店里獨立出去的員工,開了一家飯店,店里的烏冬面是純手工制作。他在作為佐料的大蔥上下了一番功夫,用的是上等貨。因此他開心地對顧客說:“我們店里用的大蔥都是某某地方的,特別好吃。”雖然只不過是一根蔥而已,但他想告訴顧客:自己即使是在大蔥上也是十分講究的。聽了他的話,顧客更覺得烏冬面好吃極了!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一定要有愛好,什么都行。我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像音樂、沖浪這樣與工作沒有關系,但卻能全心投入的愛好。比如沖浪,把自己乘風破浪的照片掛在墻上,就成了與顧客對話的良好契機。“這是我在湘南拍的照片”,說著拿出一份當地特產——小沙丁魚,“這是我上次去的時候買回來的。”顧客一定會想:店長的生活過得真快樂,自己在這樣的飯店吃飯,也會變得快樂起來吧。
我還希望大家注意:不要只關注與所謂的“顧客”之間的人際關系,與常來常往的商戶之間、打工者之間也要保持良好的關系。因為除了自己之外,大家都有成為顧客的可能性。
學生時代,我曾經在果蔬店打過工。有一次我去給一家有名的天婦羅店送貨。因為開始送貨的時間不長,所以我嘴里說著“給您送貨來了”就從前門進去了。誰知店主突然大怒:“混蛋!”他氣勢洶洶地告訴我送貨必須走后面的門。當時我就想:唉呀,這個人真是不會做生意啊!
同樣是罵一句“混蛋”,但如果之后能給我倒杯茶什么的,讓我以后注意一下,我就會喜歡上那家店。我已經踏入社會,也許會成為那家店的顧客,這是作為一個商人最基本的素養,天婦羅店的老板卻沒有意識到。這件事也讓我有了自信:要是這樣的人都能開店的話,我也能開!
我一直認為:打工者換個場合就能成為客人。所以,雖然是供給的員工餐,我也一定要提供好吃的東西。
做生意,只有在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基礎之上才能成功,只朝著一個方向努力的話,就無法成為讓顧客開心的好飯店。
——第一步:記住顧客的名字
我認為:無論什么時代,接待顧客時最重要的就是記住每位來店顧客的名字。這是待客根本中的根本。雖然簡單,卻最能抓住顧客的心,也是提高飯店營業額的好辦法。
因為,比如說點酒水的時候,店員對廚房說“給A1號桌來瓶啤酒”和“給鈴木先生來瓶啤酒”,這兩種說法效果截然不同。用名字稱呼客人更能讓客人開心,這樣客人下次還想再來。
再比如酒吧,這個例子比較好理解。你特意把酒寄存在吧臺,但是再來的時候,店員卻像面對初次光臨的顧客一樣問:“您要來點什么?”這種感覺你會喜歡嗎?這種時候必須記住顧客的名字,否則不管你對顧客多么熱情,你也比不過這樣的店——老板娘準確地直呼顧客的名字:“○○君,你沒把酒寄存在這呀!”
大型連鎖餐飲店的店員工作麻利、待客熱情,但那并不是想與顧客“建立關系”的待客方式。因為店員沒打算記住顧客的名字。記住顧客的名字這種待客方式,是小飯店的大武器。
的確有實例表明:能否記住顧客的名字,與營業額高低有直接關系。
我們店的店長,就是一個怎么也記不住顧客名字的人。于是他想:怎么辦才好呢?后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在柜臺后面、顧客看不見的地方放了一個座位表,上面寫上顧客的名字,然后與員工一起直呼顧客的名字。沒想到兩個月以后,月銷售額竟然提高了150萬日元!而且就在雷曼危機發生后不久。
顧客絕對喜歡店員直呼自己的名字,特別是在整個社會經濟不太景氣的時候,由于工作非常辛苦,所以顧客才來餐飲店尋求溫暖。正因為店員能夠記住自己的名字,讓自己開心,所以即使手頭不太寬裕的時候也想去。
即使不擅長記別人的名字,但只要你想做,辦法總會有。如果實在記不住顧客的長相的話,可以通過服裝來記,比如穿紅色毛衣的女孩子是○○……也許有人覺得要是叫錯名字可就慘了,所以不敢稱呼顧客的名字。其實沒必要害怕,錯了也比不叫強。如果真的叫錯了的話,道個歉就可以,以后改正過來不叫錯就行了。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必須要重視,那就是讓對方記住自己的名字。
我們店里的店員都佩戴著一個大大的名牌,上面寫著自己的綽號。不過有的店鋪覺得不好看,不想佩戴名牌。他們已經快要忘記最初佩戴名牌的目的了。
佩戴名牌最主要的理由就是簡單明了,是為了讓顧客更容易記住自己的名字。如果顧客能夠記住自己的名字的話,與顧客之間就成功建立了“人與人”的關系。
因為,如果顧客知道自己的名字的話,點酒水的時候就不會說“再來杯啤酒”,而是直接稱呼店員的名字:“美代,來杯啤酒!”有了這樣的關系,促銷的時候就可以這樣說:“接下來要做五人份的土豆燉肉,有需要的請舉手”,東西也會非常好賣。即使只是問顧客“要不要嘗嘗”,顧客也會說:“美代推薦的土豆燉肉的話,我還是嘗嘗吧!”
要想菜品暢銷,一定要有“銷售節奏”。通過記住顧客的名字或者告訴顧客自己的名字,與顧客之間建立關系后,這種節奏感就產生了。
也許有人會覺得:自己不擅長說話,就算記住了顧客的名字,接待顧客的時候也用不上。但是,記住顧客的名字也好,讓顧客記住自己的名字也好,都與是否擅長說話沒有關系。我并不是要求你變得會說話,因為并不是只有會說話的人才能開餐飲店。所謂的“會說話”是一種能力,不是誰都能學會的。
想要把待客工作做好,就算不會說話也沒關系。去壽司店的時候,壽司師傅說:“田中君,小魚新鮮上市了。”這一句話就讓人心情愉悅,于是顧客會回答:“好啊,給我來一份”,根本不需要特別復雜的說話技巧。
本文摘自《會切西紅柿,就能做餐飲》
東方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
購買地址:http://www.ntjiede.cn.cn/shop/book_info.aspx?id=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