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鄰購網:www.lingou.com)
超市、便利店的經營業務是圍繞著商品這個核心而展開的,因此商品管理對于每個門店來說應該是尤為重要的,所以每位店鋪的經營者都應了解與掌握商品的管理原則,那么有哪些原則呢?
1.商品為先的原則
商品為先就是“跟著商品走、圍著商品轉、隨著商品變”,也就是說,店鋪跟隨著商品的定勢而定位,圍繞著商品的定位而轉化,伴隨著商品的轉化而調整。如商品的升級換代、滯銷商品的淘汰、綠色商品的開發等,都可以理解為在商品為先的原則指導下運作的。
2.商品單品管理原則
單品管理是對所經營的商品進行細分,直至無法再分為止,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管理。實行單品管理必須導入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POS),其最重要的功能是實時采集各種商品的銷售信息其優點是控制存貨、指導采購、提高效率、減少差錯、普及條碼。
3.商品齊全的原則
根據一項調查資料顯示,70%的消費者認為店面要有豐富的品種。由此可見,店鋪成功的關鍵是商品齊全,只有商品齊全的店才能滿足消費者一次購足的需求,當然這里有“大而全”與“小而全”之分,大型的店鋪就像超市,什么都齊全。小的店鋪就像專賣店,這一類別的東西齊全。
應當引起注意的是,許多店鋪經營者只片面追求商品齊全的量化,而不注重挖掘商品齊全的真正內涵,即認識上的細分化。因此,在運營中還要掌握下列要點:首先是商品的品牌,其次是商品的品質,再次是商品的結構。要在挖掘商品的細分和深度上下功夫。
4.商品優選的原則
在超市的經營中,實際上大部分的銷售額只來自一小部分的商品,這種比例大致在80%和 20%之間,基于這個比例的確立,經營者必須堅持商品優選的原則。不斷發掘創造大比例銷售額的小比例商品;精心培育顧客并產生利潤的A類商品。
5.商品去舊換新原則
滯銷品是店鋪經營的毒瘤,為了還店鋪一個位康的體魄,通常使用的有四種方法淘汰過時的商品。
第一種是排行榜淘汰法:適用于所有商品,在一定的時段內確定一次所售商品排行榜,最后200種或5%~10%為淘汰對象。
第二種是銷售量淘汰法:適用于單價低的商品,在一定的時段內(如3個月)測定出一個基數(如250個),未達標準銷售量的即為淘汰。
第三種是銷售額淘汰法:適用于主力商品,在一定的時段內測定出商品標準銷售額,如 3000元,達不到標準銷售額的即可淘汰。
第四種是質量淘汰法:適用于所有商品,凡被國家行政機關如技術監督局或衛生部門等單位宣布為不合格的商品,列為淘汰品。
6.商品轉化的原則
無論何種產品,都必須經過商品化,才能有效地被消費者接受。所謂商品化是指將供貨商所提供的產品轉化為經營商品的全過程,目的在于提高商品的附加值。掌握和運用商品轉化原則對于超市經營者來說至關重要,可以說,誰能準確理解商品轉化的豐富內涵,并注重實踐的應用,誰就掌握了經營的主動權。
7.商品價值的原則
在制訂價格時必須從顧客的角度來考慮商品的價值,并讓顧客了解商品的價值。基于理解價格與價值之間的關系,超市在制訂商品價格時,要根據商品結構對單品進行認定:哪些是利潤商品,哪些是人氣商品。總之,“薄利多銷、以量制價”是訂價的基本原則,物有所值、追求利潤是超市的最終目的。
有效率的商品管理能輔助營業人員在銷售上的便利,對于業績的提升也有不少幫助,所以想讓店鋪盈利的經營者們趕快來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