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東哥覺得,如果這么看,的確沒啥價值。因為投資并購當當,是為了“防”,而不是圖未來。
首先我們來看看阿里有哪些競爭對手,在圖書品類有當當、京東等,淘寶基本靠賣盜版書過活;在家電3C通訊領域有京東,易迅網等,受制于物流顯然比不過京東,易迅和蘇寧易購;化妝品里面遭遇聚美優品和樂蜂網;家居建材里面有美樂樂崛起,而傳統家居家具賣場與天貓唱起了反調;汽車領域,根本就沒得比了,汽車之家無論是用戶影響力,還是上游供應鏈資源,都遠在阿里之上;在未來看好的O2O領域,因為有了微信,阿里并不那么樂觀能夠主導。即使阿里比較強的服飾品類,唯品會以特賣方式開始侵入阿里領地,而且京東、當當平臺的服飾也有過百億以上的體量了。
那些當年的小伙伴,都已經不小。不僅僅制約了新的品類擴張機會,又對老的勢力范圍構成了威脅。東哥以為京東、騰訊電商已威脅到了阿里的地位,如果百度能夠借力當當網突然殺入平臺,無疑不是阿里所期望看到的。
投資并購當當,滅了百度做實物電商的心。
百度是個大且優質流量的,缺的是有穩定服務質量的網購平臺,當當如果有了百度的流量,可以迅速釋放平臺的效應。如果當當是阿里投資的,百度估計就只能徹底死心了。自己做網購平臺肯定是沒戲的,關鍵是太晚太慢了,能力也不具備。而其它電商根本不具備,百度對網購平臺,綜合性,平臺化的要求。
有了當當,圈牢圖書用戶市場。
在標準化的商品當中,淘寶的圖書自始至終都處于弱勢。馬云最近說要把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堅持到底,圖書是不是得下手了呢?李國慶已經“投訴”你們很多年了。很多人開始嘗試到自營B2C下單,多是因為要買書。圖書用戶,屬于質量比較高的用戶,圖書的復購率也比較高,這也是京東為什么做圖書的原因。所以投資并購當當,至少能夠彌補阿里在圖書品類的不足,狙擊京東,蘇寧在圖書領域的圖謀。
整合當當尾品匯,狙擊唯品會特賣。
阿里有個聚劃算,還需要一個縮小版的當當尾品匯嗎?東哥認為,當然需要。因為聚劃算并不入庫,品控,服務體驗都不如唯品會。所以用戶真要買服飾等特賣商品,去唯品會遠比去聚劃算強。對于去庫存的服飾品牌供應商,選擇唯品會顯然要比聚劃算好得多。如果阿里繼續無視唯品會,依靠低價及服務優勢,就會很快就會真正的威脅到阿里的服飾品類。那阿里能夠改造聚劃算嗎?不會,不能,也做不到,但是這活可以交給當當網去做。有阿里資本、商戶及流量的支持,再加強入庫物流方面的體驗,還是可以非常有效的狙擊唯品會。
防衛型投資。
有些人還是覺得這事不靠譜,阿里是做平臺的,不可能會去投資自營的B2C。事實上,是可能的。2010年在鞋類B2C大熱的時候,阿里投資了名鞋庫,防衛非標類不會受到B2C沖擊。且防衛型投資在互聯網界也常見,騰訊就比較多了。
接下來,還可以寫“騰訊為什么要投資并購當當網”等等一系列文章……結論只有一個,當當是目前為數不多具備投資價值的電商,而且是關鍵的一家電商。東哥判斷,由于2014年是電商格局最為關鍵最為決定性的一年,巨頭必須有所作為才能保住自己的帝國地位,才能入圍電商第一集團,而無所作為或者采用以往的自己摸爬滾打的策略只能接受被徹底出局的風險。
三國時期初期,曹操一統北方,孫權占據江南吳國,劉表據荊州19年休養生息,也算是自得安逸。當面對野心勃勃的曹操南下欲一統中國,劉表病重身亡,夾在兩個大國中間,其子劉琮選擇投靠了曹操陣營。
2014年“曹操南下赤壁”,電商格局將定,李國慶作何選擇呢?投靠,還是繼續獨立發展?
縱覽國內外電商,解讀電商大勢,八卦電商小事,逐一解析電商機會和陷阱,少走彎路。關注李成東公眾賬號【東哥解讀電商】搜索“dgjd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