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蘇州三家便利店:尋找它們的逆襲招數 如今,越來越多的市民熱衷于網絡購物,甚至連一些傳統大型超市也開始陸續將零售業務推上網絡。雙重壓力之下,一向專注實體店經營的小型傳統便利店,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他們既不能像大型賣場一樣以價優、量大取勝,也不能像網絡店鋪一樣要啥有啥,該如何生存?昨天,記者探訪三家便利店,尋找它們的逆襲招數。
可的便利店
從“關東煮”到現打便當都是市場激烈競爭逼出來的
“可的超市也能買到熱熱的便當啦!”最近,鳳凰街上兩家可的便利店悄然變臉,讓周邊不少上班族有點小意外。
“現打便當熱銷中!一葷二素10元;一葷三素12元;二葷二素14元。”還沒走進大門,就已經看到“可的”門口大玻璃窗上貼著的宣傳海報。走進店堂,迎面就是一個小型的便當車,上面放著6個鋁制食盒,里面放著葷菜、蔬菜、米飯等食物。可的特色食品“關東煮”,則繼續保留,依然放在收銀臺的一側。
“天冷了,便當生意蠻好做,尤其是中午,生意特別好,都是在周邊單位里工作的小年輕過來買的。”一名女營業員說。正在付錢的小王一口氣買了三個便當,他笑著告訴記者:“其余兩個便當是幫辦公室里女同事帶的,她們嫌冷,不愿意出來。”
記者在這家可的便利店里轉了一圈后發現,店方為了放便當車,還特地把店堂內的貨架進行了調整,專門騰出這點空間。
從只做“關東煮”,到悄然涉足“現打便當”。看得出來,在這個冬天,可的便利店正在悄然“變臉”。
“市場競爭太激烈,不變就意味著坐以待斃了。”可的超市的一位負責人坦言。
這種競爭無處不在。從鳳凰街最南邊一直走到最北邊,一家華潤超市亮相;十梓街上小肥羊火鍋的一樓,也新開了一家華潤超市。與此同時,這條街上有兩家可的便利店已經關門。原處雷允上藥房隔壁的可的便利店,現正在緊鑼密鼓地裝修,打算開一家特色火鍋店;鳳凰街北段的一家可的便利店,早已也轉行做了餐飲店。
活下來的兩家“可的”都在謀變。“便利店行業競爭,原先講究跑馬圈地,現在則更講究效益。”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可的便利店店長告訴記者,雷允上藥房隔壁的那家可的,關店原因是房租上漲,“只要這家店還有賺頭,肯定是不會關閉的”。
“經營便利店最大的三塊支出,就是房租、24小時水電費和人力成本”。曾經開過可的便利店的吳先生告訴記者,五年前,他曾在石路地區開過一家可的便利店,不過只開了半年,就轉讓給了別人。“當時,便利店的利潤就很薄了,我作為店長,又要經常在店里上夜班,對我們年輕人來說,很難做到。”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鳳凰街兩家可的超市門口都曾貼出過招工啟事:“招工,女,50-55歲退休,能吃苦耐勞。”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女營業員告訴記者,一般中等規模的可的便利店,一個門店需要8個人左右,這已經是最低要求了。如果一家門店營業員少于8個人,就意味著有人得頂班。一般每人每月要輪到9個左右的夜班,每月的夜班費也就在50元左右。由于門店營業員難招,所以可的便利店更愿意招收50-55歲的退休女工。
全家便利店
主打白領消費群體 應季大聲吆喝鮮食盒飯
昨天下午,全家便利店里營業員王波伴隨著店堂內歡快的音樂節奏,忙得停不下來。王波所在的全家便利店,就在干將路市一中公交站臺的北側,隔壁是一家琴行。
這家便利店店堂較大,面積至少在60平方米以上,寬大敞亮,光線充足,進門口右側位置,設置有一個長條形的快餐桌椅。顧客可以直接在店里用餐。記者采訪時,一對小情侶正坐在那里吃面包、熱咖啡和熱豆漿。
趁店內顧客較少的空檔,王波把店交給邊上的女營業員,自己立即到倉庫里去補貨。幾分鐘后,他捧著一個裝得滿滿當當的購物籃出來,迅速為那些賣空的貨架上補貨。記者注意到,王波和另一名女營業員都很年輕,也就二十出頭的樣子。
該便利店設立了一個橢圓形的鮮食區,這里的貨架上,陳列的食物早已空空如也。但從貨架上的價格標牌看得出來,陳列的都是冬季頗為槍手的熱干面、魚香肉絲炒面、香腸意大利面等八款燴面,價格都在8.8元到9.8元不等。
“這是店里最搶手的東西,一般到中午就搶光了。顧客大多是附近的年輕人,有些人會讓我們直接用微波爐加熱炒面等鮮食產品,然后就坐在店里吃。”王波說,進入冬季,便利店里的炒面等鮮食以及熱飲,賣得特別好。當然,他們店里也做“關東煮”,最近還在搞促銷活動,顧客如果買指定套餐的話,可以享受任意關東煮串裝3串打八折的優惠。
“我們全家門店的鮮食、關東煮、熱飲的銷售額,都要占到總營業額的40%左右”,上海全家總部負責蘇州市場營銷的莊副理告訴記者,目前全家在蘇州市場還處在猛烈擴張門店的態勢,到今年年底,蘇州市區共有23家門店,很多醫院的住院部里都有全家,蘇州大市范圍內也有70多家,縣市里昆山開的門店相對較多。明年,全家打算在蘇州大市范圍內再開100家左右的門店。
“全家門店的經營有自己的特色”,莊副理說,像干將路上的門店,就屬于全家“三代店”,一般面積都在100平方米左右,設有6-11個座位,講究消費氛圍。
針對可的的現打便當,莊副理也談了自己的看法,目前全家并沒有也做現打便當的想法,現在所有門店的鮮食都是在上海工廠加工完成后,統一配送到門店的,用微波爐加熱一下,就可以吃。
城市之間超市
瞄準高端消費市場 傳統超市轉型進口食品連鎖
記者注意到,蘇城幾乎所有的大賣場、超市、便利店都有進口商品。蘇州城市之間超市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主打進口食品的零售企業,負責人羅迎喜表示,進口商品已成為各大超市的標配,這是因為消費者已經更加接受進口商品。
隨著近幾年消費者食品消費觀的轉變,進口食品代表著一種潮流躋身中國零售市場。進口食品小眾化消費的產品特性,其嘗鮮、求刺激的消費動機,使產品的購買要素更多集中在產品的高品質、多口感和良好的購買體驗上,而這些恰恰也是進口食品的最大優勢所在;同時,進口食品消費還呈現出一種特點,就是產品消費的產地意識逐漸興起。
記者了解到,近兩年來,蘇城各大超市、商場紛紛開設進口食品專柜,不僅是為了吸引消費者,更多的是利潤驅使。“進口食品的價格一般比國內食品高出30%~50%,而利潤是國內食品的幾倍甚至幾十倍。”羅迎喜目前在工業園區開有15家連鎖進口超市,同時向園區眾多百貨公司、連鎖賣場定點供貨。
另一家進口食品供應商坦言,目前大賣場業態在蘇競爭對手較多,好的店址難選,而普通綜合超市已經不具有競爭力,但進口食品近年來蘇州市場高端超市中仍有較好的前景。同時,由于進口食品超市經營者和工作人員都較年輕化,進口連鎖超市除了向中高端客戶一對一服務外,還走電商業務,為每一位顧客提供送貨等服務。
“進口食品超市的銷售規模也比較重要,價位更要比同類百貨商場的超市成本控制得好”,羅迎喜說,零售業要有立足之地,商品結構和服務理念要滿足區域市民的需求,如果能做到對各個社區的量身定制,就能成為一個成功的進口食品零售商。
(來源:城市商報 記者:鄒強 惠玉蘭)
2014-01-02 12:18被設為精華,積分加20,金幣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