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迅速上升的“1號店”網上超市引來沃爾瑪的巨額投資。2名曾在美國亞馬遜及戴爾工作過的年輕人創辦了這家風險投資企業。“1號店”究竟是靠什么贏得了在全球擁有超過210萬員工沃爾瑪的青睞?
沃爾瑪電子商務業務主管尼爾·阿什在宣布向上海益實多電子商務公司出資的聲明中稱,“1號店和沃爾瑪一樣,全心全意為顧客提供一流的服務”。沃爾瑪為“強化在中國的電子商務業務”,去年5月宣布向上海益實多電子商務進行小額出資,并在9個月后將出資比例提高51%。此次的出資額尚未公布,但有市場人士分析認為“將達到2.7億美元左右”。沃爾瑪在中國開設了超過200家的店鋪,但近年來營業額并未隨著店鋪數的增加而增長。為彌補已經趨于飽和的實體店鋪,沃爾瑪選擇的網購合作伙伴是“1號店”。
誕生于2008年7月的“1號店”的特點是統一管理,由本公司進貨、配送。“1號店”現有1600萬會員,經營的商品從飲用水、啤酒、食用油、大米等食品到洗滌劑、廚房用品、服裝、小飾品、家電等,達到18萬種。該公司在上海、北京、廣州、武漢、成都這5個大城市里設有大型倉庫。在全國34個大城市里設有140個配送中心,可以將商品及時發送到顧客手里。對于易碎物品等,用泡沫塑料保護層仔細包裝,再封裝到專門的硬紙箱里,非常嚴格。
如此周密細致的服務在中國還不多見。中國的網上購物網站多數是個人對個人(C2C)。大多運營的是虛擬商場,網絡企業只是在網上提供一個“出售的場所”。因此出售假冒偽劣產品,或在配送過程中發生商品損壞的例子層出不窮。“1號店”憑借這種統一管理模式,在與阿里巴巴等的相互競爭中成功實現了差別化。去年的營業額同比增長3.4倍,達到創記錄的27.4億元。
如果能把規模做大,還能通過大量采購降低成本。而提高價格競爭力又能吸引到新的消費者,進一步擴大規模。該公司計劃年內將經營商品數量增加到50萬種。
“1號店”正大力推行擴張路線。創始人之一的于剛董事長更加自信,人文經營模式沒有問題。“1號店”的誕生是在上海工業園內一個小房間里。在10平方米的狹小房間里擺放著一張桌子,于剛和另一名創始人、公司首席執行官(CEO)劉峻嶺歷時4個月進行了市場調查、風險分析、經營模式構建。這些都是4年前的事情了。于剛稱當時是有勝算的。他曾在美國網購巨頭亞馬遜公司領導過商品采購和物流管理部門的工作,隨后又在美國戴爾公司擔任全球采購部門副總裁。劉峻嶺則擔任過戴爾的中國香港地區總裁。
一個是采購專家,一個是銷售專家,他們均非常熟悉對物品流動進行一元化管理的供應鏈管理(SCM)。當然,要實現統一型管理還需要巨額投資。該公司除物流外,還擁有獨自的信息系統。總計300人的IT工程師對銷售狀況、銷售信息、庫存、訂貨、發送等各領域的數據進行管理,構筑了一個訂貨沒有浪費、庫存水平適當的系統。
于剛認為為了攬住回頭客,所有投資都是值得的。收益吃緊的原因就是利潤都進行了投入。于剛透露“1號店”其實仍處于虧損狀態。盡管中國的風險投資基礎還很薄弱,看好“1號店”發展前景的中國平安保險在創始初期就進行出資,此次沃爾瑪也決定投資。1號店今后還有可能利用沃爾瑪全球過一萬家店鋪的商品采購網。對于一直認定擴大規模是在網購市場上勝出的最關鍵因素的于剛來說,沃爾瑪的進入肯定是個非常大的優勢。
而“1號店”似乎并不是選擇被沃爾瑪融合的道路。于剛也表示希望銷售更多優質的日本產品。因為即使是價格高一些,也愿意購買質量可靠產品的消費者越來越多。于剛也關注日本企業的物流管理經驗,稱在亞馬遜工作時曾多次見識過日本的物流,是效率最高的。于剛稱,在規模擴大之后,“1號店”現在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提高物流的效率,從這一意義上希望多學習日本企業的管理技術。
在美國歷練的中國人正試圖把經驗和智慧應用在中國的大地上,讓其開花結果。“1號店”以巨大的中國市場為后盾,讓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也為其折服。
guxian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