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隨每個消費者美麗的腳步--另一隱蔽戰場:通過大數據,尋找人類的消費基因圖譜。
大數據戰:數字核彈頭
大數據如今已經成為人類政治、軍事、文化和經濟活動的血液。
大數據時代,如果能積累非常有價值的大數據資產,我們就可以更加全面地收集顧客的大數據來提高分析(預測)的準確度,因此我們就需要更多廉價、便捷、自動的數據生產工具。除了我們在PC瀏覽器、智能手機上各種Apps應用軟件、社交媒體的轉發、贊和評論,有意或者無意留下的各種“個人信息數據”之外,我們正在用互聯網汽車、可穿戴設備(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智能項鏈等)產品生產數據,我們家里的路由器、電視機、空調、冰箱、智能玩具等也開始越來越智能并且具備了聯網功能。這些家用電器在更好地服務我們的同時,也在生產大量的數據,甚至我們出去逛街,零售商門店的WiFi路由器,無處不在的電子眼,百貨大樓的自助屏幕,數字貨架,銀行的ATM,加油站以及遍布各個便利店的刷卡機都在收集和生產消費者的數據。
在商品同質化、價格大戰、成本領先的傳統競爭格局下,大數據對零售商在改善顧客體驗,提高回頭率、轉化率或提袋率,增加每個顧客的貢獻以及找到新的非商品外的盈利點等四個方面,將第一次打破這一競爭格局,成為企業最值得倚重的比較競爭優勢。
當所有的消費者開始連接起來的時候,當所有的東西開始連接起來的時候,原有的價值創造體系將遭受巨大沖擊。
零售企業可以立即著手,將自己沉睡多年的顧客數據、社交媒體粉絲數據、供應商數據等大數據資產喚醒。有了大數據資產,我們就可以通過分析來挖掘這些資產的價值,轉化為用戶價值、股東價值和社會價值。大數據分析的核心目的就是預測顧客的下一個需求,在海量數據的基礎上,通過各種算法甚至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相關的各種技術和數學建模來預測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并采取相應措施。今天,大數據已經開始用于預測股價和預測機票價格,甚至有人利用推持(Twitter)的數據預測流感等等。預測事情發生的可能性繼續往下延伸,就可以通過適當的干預,來引導事情向著期望的方向發展。我們的顧客,甚至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時候,當我們的個性化推薦商品清單展示在他們面前的時候,一定可以給他一個驚喜或帶來一聲興奮尖叫。
充分利用自己的和跨界伙伴的大數據,創造更好的顧客體驗、更多的交易、更多的創新業務,釋放大數據的數字能量。
為此,我們可以在全渠道營銷、商業仿真和預測、數據銀行、數據開放服務、供應鏈金融、零售銀行等六個方面,開展大數據的挖掘和應用工作(圖7-1)。
大數據營銷戰
過去零售商空有一堆大數據,坐在一堆富礦上,無所作為。但今天大數據時代將引發一場營銷革命,每個零售商現在都擁有豐富的顧客大數據。我們不能僅僅知道顧客,更要懂顧客。懂消費者,不是口號,是用數據來說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提升消費貢獻,充分挖掘大數據的商業力量進行PRE個性化“一對一”的營銷推薦,最終提升商品的轉化率。
消費者是全渠道購物者,他們的購買旅程普遍是從一個渠道開始,最后在另一個渠道結束,例如在網店上查看商品存貨、在線購買,而在實體店面中提取或者退貨。消費者的購買過程是從一個渠道跳到另一個渠道,再到“營銷漏斗”(指消費者被吸引,到真正采取購買行動的過程)之中的過程。
我的消費,我做主,大數據時代讓每一個顧客和每一個消費社群成為零售供應鏈的鏈主,不管是正在數字空間瀏覽的顧客群還是地面的顧客群,我們可以提供從個性化購買建議和相關促銷信息,到提供全渠道的客戶購買體驗,以及激發他們的情感連接......(未完待續)
- 該帖于 2014-8-6 14:41: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