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方觀點:賠錢賺吆喝。
樂城超市3000平,自營比例高達80%,日均銷售額20W,無可厚非是一個成功的商超案例,但:
1、 它的人員配備170人,同行業其它公司人員只需120人,高出1/3,現在人力成本日益增長,此項也將會成為后期成本支出的大問題。
2、 王總高價購買摩爾莊園動漫版權,僅為女兒愛看此動畫片,此片是否對區域市場、區域顧客“感冒”,可見一斑吧!
3、 高科技設施設備使用。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高科技產品的應用尤顯重要,但相應成本投入時昂貴的,例如單價400元/個的電子價簽,這可是一般的商業體系能學可不能實現的呀!
4、 未開一家3000平的超市,準備工作就一年,并在徽商學院定向培養120個學生,聽到這個信息和數據,在全國乃至全球又有幾家敢想呢?甭提敢做了。
綜上所述,此商業模式學習和普及利用可見難上加難。
我方認為,商超最主要的還是商品力,再就是便民,而不是靠奢侈、靠豪華的配套設施、靠高科技產品。
還繼續拿調研“為什么去樂城的顧客”分析。第一位是住在附近的辣媽“小孩子玩的東西比較好”,好,好在商品齊全,好在商品力上,好在能體驗、游玩的東西多�,F在盛行的大型購物中心、城市綜合體越來越多,如華潤萬象城、萬達廣場、大悅城等,這里不但游玩的項目多,餐飲、休閑的更多,同在一起你還會去樂城嗎?
第二位顧客是住在附近的年輕爸爸“走路15分鐘到,小孩比較喜歡每周來個二三次”,還是附近吸引了他,可見便民的重要性。
第三位是住在附近的退休老人“10分鐘可到達,購買蔬菜和水果,新鮮價格合理”,他為什么不去永輝了,自己描述這里近,蔬菜和水果新鮮而且價格合理,還是商品力。
第四位顧客是青澀的少年“商品豐富、便宜,人氣好來湊熱鬧”,又是商品力。
綜上所看,喜歡來的顧客都沒有說是因為高科技、高投入慕名而來的吧?
如果沒有好市場,如果沒有便利條件,如果商品沒有足夠的沖擊力,你就是在賠錢賺吆喝!
- 該帖于 2014-9-1 11:26: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