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胖東來素以反傳統商業邏輯著稱,這個以高薪水、高福利、自由、快樂聞名于世的地方零售品牌,曾被譽為“中國最好的店”、“四線市場最牛百貨”,儼然是殘酷競爭的商業世界里的一個溫情脈脈的童話。
而今,這個童話破滅了。雖然胖東來并未完全倒下,退出市場,于東來自己也說“胖東來會越來越好”,但是,這是否可以說,胖東來獨特的經營理念與模式已經無法繼續了呢?
都說商場如戰場,這話還是很有道理的。有些人沒上過軍校,沒讀過兵書,但天生會打仗,建國初期,李云龍一樣的將軍在我黨的軍隊里比比皆是。但戰爭有戰爭發展的規律,不管你是科班出身的也好,半路出家的也罷,違背了這些規律,可能就無法打勝仗。
商業零售也一樣,它也有自身的發展規律和走向,有些趨勢性的東西非人力可以改變。具體到胖東來,我覺得有3個關鍵的問題是它無法回避的:
第一,成本問題。
零售業尤其是百貨、超市行業都是相當苦逼的活兒,只有三、五個點的凈利,說“操賣白粉的心,賺賣白菜的錢”一點也不為過。特別是在當前,租賃成本、人工成本、營銷成本快速上漲,各種費用有增無減,而銷售增長幾乎停滯,控制費用、降低成本、壓縮開支就顯得尤為重要,稍有不慎就會陷入虧損。
胖東來的“高投入”顯得不合時宜,它拿出一整層的營業面積做員工娛樂中心,每周二閉店休息1天,員工全年休息150天,給員工2倍于當地同行的薪水,高薪聘請清潔工,以及一系列的惠客措施,這些無疑都加大企業的經營成本,特別是對一家有著12000名員工的胖東來來說,應該造成了巨大的盈利壓力。
盡管這可能還不是現實的壓力,因為胖東來身處四線城市,處于相對壟斷地位,據說現在也經營得很好,增幅可觀。但商業零售的趨勢大體是一樣的,一二線城市的今天就是三四線城市的明天,電商沖擊,多元零售業態的分流,“八不準”、“反四風”的影響,終究會傳導到許昌、新鄉這樣的小城市,零售行業不可能有獨立于全國大市場之外世外桃源,胖東來如不改變上述舉措,遲早會面臨巨大的盈利壓力。
作為胖東來的負責人,于東來的眼光不可能只盯著眼下,他一定能感受到不久之后的危機,與其虧損之后再關店止損,不如趁尚在盈利時關掉贏得主動,這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人才問題。
商業零售雖然不是什么高科技行業,但越來越有成為技術型行業的趨勢,特別是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深刻影響市場競爭格局、改變人們消費方式和消費習慣的今天,商業企業不可能以不變應萬變,轉型升級在所難免,打造“智能商業”、“未來商業”已變成了現實的話題。一個企業如果不建立強大的IT系統,不進行信息化建設,不探索全渠道經營,不掌握和利用新媒體與顧客交流互動,在未來的競爭中恐怕難以立足。
這些,當然還有其他的很多方面,比如企劃等等,都需要企業有一個學習型、知識型經營管理團隊。反觀胖東來,店長級別的管理人員基本都是高中及以下學歷,普通員工的文化水平就可想而知。當然,不排除有些人能自學成才,初中學歷的人成為IT高手甚至是頂尖黑客也時有耳聞,但那畢竟是少數。總體而言,一個由一群大學生組成的團隊,其綜合素質肯定要優于高中生、初中生組成的團隊。而一個企業的發展,更多的是依靠團隊運作而非靠一兩個“能人”。
許昌、新鄉經濟實力在河南分列第四、五位,胖東來在這兩個市場上居于一家獨大、相對壟斷的地位,但它的百貨店去連蘭蔻、迪奧這樣的品牌也引不進來,這或許很能說明問題。
第三,競爭問題。
沒有任何商業零售企業可以回避競爭,胖東來自然也不例外。盡管它現在居于相對壟斷地位,面臨的競爭壓力可能會相對小些,但許昌也好,新鄉也罷,畢竟不是獨立王國,一些新的商業業態,一些大體量、多業態、多元體驗的購物中心遲早會進行其中,電商的蠶食,更不會有時空地域的限制。
很多人津津樂道于胖東來曾打敗了沃爾瑪,便斷定它很有競爭力。老笑覺得沒有那么簡單:一是沃爾瑪說到底只是一家超市,新來乍到,而胖東來盤踞多年,業態相對齊整,占據了優勢未必能說明什么問題;二是沃爾瑪的退出,真的是被胖東來打敗的嗎?我看未必。沃爾瑪如真想在許昌或新鄉立足,決非胖東來所能擊退。
退一步說,就算沃爾瑪是迫于胖東來的優勢而退出的,那如果進來的萬達廣場呢?如果是大悅城、銀泰城、恒隆廣場呢?胖東來拿什么與之競爭?人家可是真正的商業航母,高端品牌陣容豪華,吃喝玩樂購一條龍,各類“小眾”品類應有盡有,線上線下聯動,大數據支撐,甚至是3D試衣,你胖東來幾萬平方的百貨店、幾千平方的超市、連象樣的品牌也不多,拿什么與之競爭?
商業的本質告訴我們,零售的第一要務是商品,第二是服務,歸根結底是消費體驗,說到底是聚集人氣。胖東來再反商業傳統,也不可能違背這些基本的規律吧?它的商品、業態、品類在未來的競爭中能占據優勢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也許有人會說,胖東來的服務很有一套,免費的服務很多,惠客的措施不少,但這只是比較優勢而非核心競爭力,這些你能有,競爭對手一樣可以有,甚至比你做得更好。例如,很多寫胖東來的文章里都提到了“不滿意就退貨”,這在四線城市的許昌、新鄉或者是個新奇的東西,但在一二線城市的很多大店里,早就是一種常態的服務了。
老笑感覺,于東來是一個理想色彩非常濃厚的企業家,他的反傳統商業邏輯,有點類似了“烏托邦”式的試驗,這個試驗也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因為胖東來從40平方米的小店做到年銷售50億的區域性龍頭企業。
但它的成功得益于特殊的環境,一是1995年至2012年是我國百貨業發展的“黃金時期”,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推動之下,開店就賺錢,2位數的增長幾呈常態;二是它所處的市場相對封閉,競爭不充分,胖東來形成了相對壟斷的優勢。其實,從全國來看,類似于胖東來的區域企業可能不在少數,但因為大多數企業并未胖東來那特立獨行的舉動,沒有引起評論家們的注意而已。
老笑認為,胖東來只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它不具有“普世價值”。在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中,在劇烈變革的信息技術大潮之下,僅憑那些反傳統的理念,那些善良美好的想法,恐怕不具有可持續性,胖東來的關店就很能說明問題。
關于胖東來關店的原因,本文認為可能既非于東來身體抱恙,亦非推星級評定刺激了他,如因身體原因,他為何在決定關店之余,還在湯陰縣開了一個商業綜合體?至于因推星級評定不被員工理解而心生寒意,那更近似于笑話,這點心理承受能力都沒有,還怎么做老板?
老笑猜想,胖東來真正的關店原因,可能是它的一種轉型行動,它在危機來臨前將那些發展前途不大的門店轉手,進而全力做好購物中心,沒錯,一定是這樣的!
祝于東來先生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