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上周張青山老師所說的“為什么不去胖東來”這個話題。這些年去胖東來學習考察的超市不下上百家,甚至于某些咨詢公司就捆著胖東來吃,送走了一屆又一屆的培訓班,賺得滿盆。但是學習之后的成果卻沒見哪家分享了出來。
中小型超市靠學習借鑒最成功的當屬兩年多前火爆聯商網的唐山永和超市。按照網上的報道,永和超市總經理李勇和除了到樂城去挑刺,是從來不到其它超市去參觀的。而講述阿爾迪的《只放一只羊——零售大王阿爾迪戰勝沃爾瑪的11大秘密》一書,李勇和卻是逐字逐句地讀了三遍。除了《三國演義》,別的書很少下這么大力氣多遍研讀過。然后在實地考察阿爾迪、充分領悟阿爾迪精髓之后,李勇和成就了他的永和超市。
本人雖不才,但卻是阿爾迪的忠實粉絲,雖然我所在的超市也是以小店為主,但卻與阿爾迪的經營理念大相徑庭。不過在附近的中心鎮卻有一家被我稱為鄉鎮阿爾迪的100平米超市,他的單品不多,如果那些同一內容不同包裝的5毛、1元的小食品都能算作1個SKU的話,那么可能不到800個單品,但是它的價格可以令一些生產廠家在本片區市場代表感到吃驚和頭痛,不算批發和給其它攤販供貨,純零售的月銷售都在50萬以上,而且它的位置不算理想。所以自從發現它之后,我一直是這家小店的粉絲。
和胖東來等相比,阿爾迪集團已經走過了100年的歷史,在北阿爾迪的網站里我們可以看到2013年8月制作的阿爾迪100周年DM。而阿爾迪超市也有超過60年歷史,而這60年里,阿爾迪始終堅持《只放一只羊》和《簡單管理》的原則,企業成為世界知名的企業,老板也成為德國的首富。而從戰績來說,盡管都是跨國的行業標桿企業,沃爾瑪、7-11都有過地域市場的敗績,而阿爾迪在網絡上是找不到它的敗績。那么這樣的企業不正是我們最值得學習的超市嗎?
首先,阿爾迪模式經歷的時間的考驗,幾十年沿用至今,并且跨越了不同的民族文化。
然后,阿爾迪模式體現出的競爭力是極其強大的,且不說沃爾瑪了,就是哪個網店又敢跟阿爾迪叫板的呢?
接著,阿爾迪模式是倡導的管理簡單化、目標直接化,其精髓就在《只放一只羊》和《簡單管理》兩本書里了,它的許多信息在它的官方網站上同樣是簡單明了地展示出來,幾乎所有的中小型超市企業都可以既學到其型,又學到其神的。
最后,就是唐山永和超市已經走出了中國化的阿爾迪成功之路,我們學習阿爾迪并不是照搬,而且我們中國根本不具備找一線品牌去生產自有品牌的環境。我們就是將阿爾迪模式中國化,乃至唐山化、重慶化、武漢化……
而學習阿爾迪最大的難處在哪里?在于我們必須放棄一直沿用食利型模式,從后臺中走出來。不然怎么能做到只放一只羊》和《簡單管理》?但這對大多數企業來說都是非常難的,因為這是過去很多年伴隨我們走向成功的模式,而且也嘗到了很多的甜頭。但是時代在發展,市場在變化,過去是我們要不要轉變模式,現在是想不想轉變模式,以后可能是不得不轉變模式了。為什么最近兩年費用型大型超市是增長滿、開店難、關店多,而個體的小型社區超市和便利店則是遍地開花,僅重慶專業做加盟的三家小店可購、芙蓉興盛和譽多的開店數去年就達到400家。為什么上海來的顧問老師不理解重慶的社區小店要比大型連鎖超市便宜那么多?我們超市也是從2012年之后形勢越來越嚴俊,問題的本質其實大家都看到的,但是始終不愿意去觸及根本,所以看到別人發展得這么好,而自己的虧損店卻日益增多。
這里并不是說每個中小型超市都去學習阿爾迪,全世界有數不清的超市品牌,這就是這個行業可以百花齊放的最好說明。所以我們這些中小型超市去學習借鑒,找對方向最重要,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成功模式,然后我們自己努把力又能夠達得到的,最后取得了效果的,才是我們學習借鑒要找尋的。
它最厲害的地方,在于這個小店居然能夠影響當地的消費習慣。我才去的時候就覺得很奇怪,為什么這個鎮的老百姓喜歡的醬油品牌是加加和三不加,看當地和市區來的大型超市看不出問題,最后再它這里找到答案——它賣的是三不加和加加兩個品牌。
這種鄉鎮小店沒有別的什么優勢,就是供貨渠道,某一類別有優勢不難,難的是各個類別都是最有價格競爭力的,當然這就是人家的核心機密了。
老板自己估的,實際上不止。他每天的來客數估計在500-600左右,所以只有一個收銀臺,但是客單要比一般的小店高很多,至少30元以上(最保守地估算整條香煙的占比)。
雖然店非常小,但是價格便宜,然后類別齊全只賣最暢銷的,客單價自然就高了,這就是“只放一只羊”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