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2014四川電子商務發展峰會上呈現這樣一幕:原本是電商論壇,參會的實體企業卻更踴躍——電商企業近百家,實體企業則超過800家。
對此,王海波并不意外,他認為這正好印證了電子商務發展的最新趨勢,“未來屬于O2O線上與線下深度融合的發展方式,而實體企業的到來,恰恰填補了線下的板塊,讓論壇成為一個完整的‘O2O’。”
在電子商務狂飆突進的10多年里,一直是線上企業主導著行業發展。近年來O2O模式異軍突起,這種將線下的商務機會與互聯網結合的模式,為實體企業帶來新的機遇。
新趨勢
細分行業電商平臺增速更快
論壇上,易觀智庫執行總裁劉怡分享了一個數據:2014年上半年,國內網上零售市場規模已達1.2萬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超過10%。當天,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集團在美國上市受熱捧,投資者看中的就是廣闊的中國消費市場。
但王海波認為,實體企業大可不必羨慕,因為以淘寶為代表的網絡零售市場已漸趨飽和,而新的模式下,實體企業將異軍突起。
王海波的判斷基于行業發展的新趨勢。近年來,細分行業的增長速度遠遠高于綜合領域。如母嬰市場,連續3個季度保持100%以上的增速。包括二手車、攝影器材在內的行業平臺也正快速成長。
這也與四川電子商務的發展思路不謀而合。在零售領域,雖然四川沒有淘寶、京東等平臺巨頭,但擁有許多在行業內掌握著話語權的龍頭企業。因此,四川將注意力集中在優勢行業,打造垂直電商平臺,目前專攻建材批發分銷的九正建材網等一批平臺已具備國際影響力。
再進一步,單一產品平臺也將迎來大發展。四川省商務廳副廳長楊春軒舉了一個例子,上世紀90年代綜合百貨市場最為興旺,后來在電器這一細分行業內崛起了蘇寧、國美等巨頭,到今天,人們買手機則是去更細分的手機通訊城。“抓住這個機遇,在某一單品領域有話語權的企業,未來也將會在電子商務領域大有作為。”
新疑問
實體企業“觸電”如何掌控話語權
在普遍經歷了自建網站的舉步維艱后,不少實體企業對“觸電”仍有疑慮。“我們首先要適應電子商務,活下來,然后才有資格談發展。”一家服裝制造企業老總的話引發了廣泛共鳴。
對此,本屆電商博覽會特意與第三屆“綿陽造”精品展銷會聯袂舉行,希望通過線上、線下企業的直接對接,推動二者的融合,實現共贏,還專門設置了網上采購對接洽談會等活動。“既為電商提供潛在的產品基地選擇,推動傳統企業‘觸網’,也有助于本地企業進入更廣闊的市場。”綿陽市委副書記張錦明說。
也有一些掌握行業話語權的企業,不甘心僅僅作為電商的產品基地。王海波的目標,就是網羅這些行業龍頭,“他們將會是未來電子商務的主導者。”
王海波認為,以往電子商務的規則由線上企業主導,而現在,規則正發生變化。以O2O為例,一般解釋是Online To Offline,即從線上到線下,整體過程是由線上企業來主導。而隨著線下企業逐漸適應電子商務的規則,他們在供應鏈、規模上的優勢將慢慢展現,未來將會成為O2O的主導,即Offline To Online。
新經驗
網上除了賣東西還能賣服務
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讓許多實體企業措手不及,對待電子商務的態度也呈現兩極分化:要么盲目抵觸,要么一味迷信。劉怡認為兩種都不可取。“電子商務不神秘,只是升級經營模式的一種工具,電子商務有新的規則,但實體企業完全可以學會適應,甚至創造主導新的規則。”
在電商下沉與實體上升這兩種O2O模式中,后者也許更具優勢。劉怡舉了一個例子,某家機床制造企業進軍電子商務,原意是擴大銷售,卻意外發現了新的利潤增長點——利用平臺掌握的數據信息,他們開發出的維修咨詢服務深受用戶歡迎。“這樣的細分電子商務領域內,作為主導的肯定是一家實體企業。”
對此,王汝平深表認同。他認為電子商務的主戰場將在線下,而這正是實體企業的“主場”,而相關的電子商務經驗也基本清晰,實體企業關鍵是要學會電商的思維模式,用好數據信息和供應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