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這期針對大賣場的話題應該很精彩的,因為大賣場體積龐大,上萬方的面積,一天上萬的人流量,因此變化的方式也有很多,充滿了想象的空間。從從事的職業來說,我做的是小店、鄉鎮和社區的小市場,跟大賣場的大是南轅北轍的。因此完完全全作為一個顧客的角度來談對大賣場的期待,反而是更加的實際和真實,所以這個話題之所以現在才寫,因為這是我和家人一起討論后的結果。所以這篇文章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個普通的重慶家庭的意見。
超市大賣場和百貨商場、大型商業購物中心的轉型完全不一樣,因為超市大賣場現在還有足夠的人流量,每天上萬人,而不像多數百貨商場和大型購物中心平時差不多就是個空城。超市大賣場服務的是百姓的民生,這是本質上的區別,因此才充滿了廣闊的想象空間。
因為超市大賣場是定位與服務百姓日常生活的,那么轉型應該著重向生活服務發展,只到一處大賣場就能基本上搞定生活的方方面面,享受健康和高品質的生活質量,這是我們作為家庭顧客所期待向往的,也網絡生活所永遠無法到達的。
再看現在的大賣場的外租區,幾乎都是以時尚快消品為主,就拿重慶做得最好的家樂福來說,你在龐大的家樂福里能交水電氣費?買火車票、飛機票、福利彩票?訂旅游線路?購買禮品鮮花?購買藥品保健品?跟老人一起休閑?跟小孩一起游樂?……
我本人是非常喜歡研究菜市場和綜合農貿市場,之前也有相關的文章。除了生鮮本身的區別以外,你可以發現農貿市場的商鋪和大賣場的外租商鋪完全不一樣,菜市場的商鋪完全是針對生活服務的,你要修鞋、修理家電、買老花鏡、批發冰雪糕、買花鳥魚蟲、香燭紙錢……只有去農貿市場才能一次搞定,這點從重慶最火的永輝超市就能發現出來,永輝的生鮮非常強且很多店都與農貿市場相鄰,我們看到那些單純的,生活服務店鋪少的菜市場受永輝的沖擊非常的大,而那些具備綜合生活服務功能的農貿市場依然如舊。
這就是市場真實的寫照,也是普通市民的需求反應。我和我的家人所憧憬的大賣場生活是什么呢?有一個幼兒園(需要有露天的部分),早上我們把小孩送到幼兒園或者小學再去上班,下午下班后接了小孩,然后完成所有購物和生活服務需求的內容。我們再想想老人,早上他們買完菜,再把其它的需求也搞定,不用四處奔跑或者在農貿市場和大賣場之中做二選一,下午打麻將、看連續劇、散步、睡覺都可以,吃完晚飯再到大賣場門前的壩子跳跳廣場舞、聊聊天、逛逛街,買明天的早點……而對單身漢來說,不用東奔西跑,一個地方解決吃飯、購物和日常基本需求,節省寶貴時間對他們來說是最重要的。
超市大賣場變身生活服務中心之后,盡管超市區會大幅度減少,但是來客數只會增加、不會減少,因為大家都知道減少的都是沒有競爭力的類別或者同質化的商品。增加的是生活服務功能完善而帶來的外部松散客流。因此無論是對超市的銷售還是外租店鋪的銷售都是大大有益的,人就是零售的根本。
大賣場每天上萬人的客流,對于這些外租的小店鋪來說,每天幾十、上百個客單就足以支撐日常運營。因為大賣場整體租的是白菜價,而外租給小商鋪是按每日上萬人流量的黃金地段外租,因此光是功能轉變后在租金成本收益上的變化,就能明顯改變大賣場的收支狀況。
與前幾次聯商投稿不同,這次的談內容都是非常生活化、情景化的,僅以顧客的角度發表意見看法,供各位同行參考。
附表:本人市調統計的重慶白市驛鎮農貿市場的店鋪業態(之前文章有發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