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我第一的感覺實際上不是這個命題的討論性,而是這個命題的定義性,從本質來講,我對于什么是大賣場是有想法的,從傳統定義上講,GMS(General Merchandise Store)是大型綜合超市,也被稱為大賣場,是以超市為主體的購物場所。
現在商業零售發展的如此之快,其實已經不單單是大賣場的概念了,以超市為主,那么大悅城動輒幾十萬的體量,下面開個沃爾瑪,你說這個算大賣場還是購物中心?沃爾瑪中,開個kfc還是大賣場,假如多開幾個餐飲呢,多開幾個服飾呢,是否就叫購物中心了?
因此,從以上意義上,因此我將討論的重點調整為狹隘意義上的大型超市(Super Market)是否過時,我個人認為的大型超市,是以致力與家庭消費一站式購物的大型商業零售場所(可以有店中店,但此文僅考慮超市部分),一般在2萬平方米左右,下面開始闡述我的觀點。
一、商業是外在而不是內涵,決定零售業發展的不是零售本身
我剛剛工作的時候,boss給我講,商業是城市名片,是窗口行業,體現城市發展和經濟發展,是外在而不是內涵。商業的發展其實是民生的體現,百姓有錢才消費,百姓沒錢,再促銷也沒用。
商業的各種模式不過是適合不同人群的消費方式,順豐優選搞的產地直供,新摘荔枝24小時入口,這個顯然不是大眾消費,老太太晚市買土豆撮堆,有錢人顯然也不會這樣干。不同的商業模式,是否成功,僅僅取決于他的顧客是否存在,和模式是否過時其實沒有一毛錢關系。模式沒有過時與否,只有是否適應市場,比如集市交易是最傳統的流通方式,可以上溯到原始社會,但至今還在世界各地廣泛存在,無論這個城市如何繁華,成本多高,世界上生活成本最高的4個城市,巴黎、紐約、莫斯科、倫敦都可以找到最傳統的集市。
超市也是如此,取決大型超市能否存續的,不是模式,而是市場、是顧客。
二、中國的地區差異性造成所有事情都不能一刀切,中國其實是個小世界
西藏的同事曾經和我聊過一次天,有一句話讓我很難忘,他告訴我:中央和國務院任何的文件,其實到了西藏,基本都可以丟掉,因為完全的沒有任何一絲一毫的落實可能。
中國是一個地理環境十分復雜的國度,發展很不平均,甘肅頭兩年還有2分1斤的地頭蔥頭,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京滬最頂層職業經理人,收入8位數是很可能的,甘肅青海的貧困地區,一年到頭幾乎見不到現金也不是不存在。從消費者的跨度上,其實就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一直到最富的國家的集合,各種層級的消費者都會存在。
各種類型的消費者,會有各種不同的消費方式,這些消費方式的不同,造成了顧客群的完全不同,因此,任何的商業模式,其實在中國的市場上,都可以活的不錯,超市模式的生死與否其實真沒必要討論。
三、看看數據
這兩年,看到無數的超市關店,一票人在喊狼來了,其實想想簡單,你光看到賊挨打,沒看到賊吃肉,從大的數據上,咱們來看看是一種什么狀態,是開門多,還是關門多。
在數據上,我為了體現宏觀和微觀的對應,分別尋找了3組宏觀數據和3組微觀數據,宏觀數據分別是社零總額,廣義貨幣和城市化率;微觀數據找了三個有代表的性的超市(super market)。數據的起始點是從具有時代意義的2004年到2013年,很巧合,正好是一個10年。
從微觀數據可以看出,2012,2013年,沃爾瑪和家樂福門店數增速的確在降低,從某些意義上,的確是超市的擴張速度在降低,但是假如同時關注一下,具有零售業宏觀意義的社零額指標,其實會發現,社零額增速15以上的那幾年,也是3大超市發展最快的那幾年,這兩年,社零額的增速是下行趨勢的,城市化率增速也是下行趨勢的(城市是商業的名片,是反映商業發展的重要指標),m2也是增速下行,在全社會的這種前提下,你能指望超市存在逆天行為?逆著全社會的動向而獨立前行?可能么?
所以講,其實超市混的好不好,其實和模式沒有關系,百姓窮了,自然不買,自然去買抄攤貨。自然去電子商務精打細算去,宏觀環境就這樣,你能指望超市哪樣?
最后,不知道大家發現沒?m2 10年平均增速竟然超過社零額平均增速,無恥啊。。。。。
四、對未來的看法
以上說了那么多,有人會問,那你的意思是超市可以躺著么?反正我也影響不了什么?自然不是那樣,下面簡單說說對今后模式的看法。
(一)流通業的本質沒有改變
流通業到今天為止,還是處在生產-集散-配送這個流程,其實無所謂模式是什么,還是沒有超脫到這個流程之外,假如上升到理論高度,但就是任何的流通環節,都可以省略,是可以從生產端直接到消費者的,但是任何流通環節的職能和費用,都不會省略,淘寶也是遵循生產-集散-配送這個流程的。從這個意義上,任何的所謂新模式,其實都沒有根本創新,淘寶也沒有真正的逃脫批發市場和零售門店。從這個意義上講,就是在技術革命帶來根本性變革之前,現存的任何一種零售模式都不會消亡。
Ps.有人會問,什么是消亡零售模式的技術?我認為也許是3d打印,那個時候流程會變成每個人都是order only,買衣服是先出設計圖,然后3d打印,最后送貨上門。徹底改變現在的生產-集散-配送模式。那個時候,大部分實體商業,才是真的狼來了。
(二)超市將會隨著城市化率的提升,逐步遷移市場
從發達城市的經驗來看,超市是隨著城市化率呈現正態分布的,城市化率超過某個值時,超市會發展,再超過某個值時,超市會由于過高的城市化率,成本上升,無法生存,只能去郊區。城市化率過高的地方,大型超市會被社區超市代替。從這個角度講,大超市在大城市,是必死無疑的,但是從全國范疇看,北京開不起了,可以去天津,天津開不起了,可以去沈陽,沈陽也不行了,去鐵嶺總成吧?反正以中國的國情而言,城市化率能到發達國家的75%么?
(三)電商實際不是超市的殺手
老是說,超市不賺錢,越發不好做了,電商競爭大,但是不知道有沒有想過,說電商模式優于超市的,是否考慮過電商不賺錢,超市賺錢?現在的所謂競爭,還停留在最原始的價格競爭上?資本最終都是逐利的,資本家不是慈善家,最終能夠ipo騙錢走人的,就那么幾個。前途還真不一定,超市的對手,其實還是互相之間的競爭,tesco已經倒下,下一個會輪到誰?輪到誰還是看自身的內功,而不是所謂的電商。
- 該帖于 2014-11-6 14:27: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