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某店鋪有四個員工。
A是一個工作踏實的女孩子,家庭條件不太好,生活壓力比較大,因為自身各方面條件一般,所以是店鋪最踏實勤快的人,經常叮叮當當忙個不停,大家都叫她“叮當”,店鋪的臟活累活都是她來干,但做起銷售來總是很拘謹,缺乏自信。
B在公司已經做了很久了,雖然員工換了一批又一批,但她始終穩固不動,而且和大家的關系都非常好,大家都親切的叫她“玉姐”。有些老顧客也很喜歡她,做起銷售來不溫不火。
C是一個很有自信也很要強的女孩子,銷售經驗豐富,做事干脆利索,條理分明,很有責任心,頗有領導風范,也是店長要重點培養的接班人對象。但是在她做銷售的時候,因為性格的原因,總給人感覺太過嚴肅,親和力不夠。大家都敬而遠之,叫她“領導”。
D是店鋪年齡最小的女孩子,性格開朗,活潑可愛,心直口快,笑容很甜美,大家都給她起的外號是“小甜甜”。由于年輕,而且正和男朋友拍拖,情緒化比較嚴重。不過如果她哪天心情比較好的話,業績也會非常棒,店鋪的很多大單都是她接的。
以上這四個員工,哪一個是我們理想的業績高手呢?
如果從我們目前的銷售業績統計上來看,玉姐的業績是最穩定的,總金額也最高,似乎應該當之無愧成為我們的銷售高手。但如果我們深入來看的話,事實也許并非如此。
因為除了常規的必備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之外,一個銷售高手還應該具備的能力是什么呢?是親和力和激情。
玉姐的親和力沒有問題,有經驗、穩重、性格溫柔、容易被顧客接受。但缺乏激情,尤其是促成環節,力度不夠。之所以現在她的業績可以排在前面,是因為多年的工作經歷積累的老顧客群體。
很快,“小甜甜”的業績突飛猛進,緊追上來。為什么?其實我們分析一下就不難發現,“小甜甜”是典型的非常具有銷售潛質的導購,形象甜美、親和力強、性格開朗、愛說愛笑、溝通力強,很容易跟顧客拉近距離,成交的幾率也比較高。她完全有潛力可以晉升為銷售“一姐”的位置。那為什么以前她沒有發揮出這樣的潛力呢?原因是她沒有壓力,沒有對比,所以受個人情緒影響比較大。心情好時,業績比誰都好;心情不好時,可能把顧客都得罪了。
接下來是我們都沒想到的“叮當”。“叮當”之前在我們眼里一直是銷售墊底的人物。但通過她的表現讓我們發現: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如果給我們一個支點,說不定哪一天真的能把地球撬起來。沒錯,“叮當”的綜合指數都平平,但就因為各方面平平,加上她的生活壓力又最大,所以她反而投入的精力和心力是最多的。以前,她在店鋪里自慚形穢,主動承擔臟亂差的工作;但現在,我們以業績定生死了,她的壓力和危機感是最強的,所以她主動學習和提升的欲望是最強的。有時候有的顧客磨了很久沒有搞定,她一定會虛心的向其他同事請教。最終,“叮當”的業績竟然和“小甜甜”你追我趕,不相上下。功夫不負有心人,三個月之后,“叮當”成了店鋪里業績增長最快的員工,當之無愧的拿到了“銷售能手”的旗幟。
案例二
新上任的店長劉夏最頭疼的就是選人了,一貫大大咧咧、性格開朗的她自認不是當官的料,在選人用人上更是感到棘手。這不,這段時間公司大換血,三個新員工在她店鋪試用,但最后只有一個留用名額。這三個人好像都挺優秀,到底選誰呢?誰是店鋪最需要的那個人呢?劉夏不禁撓起了腦袋。
這天,剛好劉夏高中同學聚會。老同學思雯現在是一家企業的HR招聘主管。劉夏靈機一動,干嘛不請教下思雯呢,這丫頭以前就是班里的才女啊。
茶過三巡,劉夏就竹筒倒豆子,一五一十把眼前的問題講給了思雯,末了來一句:“我不管,反正今天你這大主管要幫我出出主意,找個最優秀的出來。”思雯抿嘴一笑:“別拿我開涮了。我先不管哪個人最優秀,我先問你,你的店鋪現在處于什么階段?”“什么階段?”一句話把大大咧咧的劉夏問懵了。“意思就是現在你的店鋪是新店創業期,還是新老更新換代期?是老店平淡期,還是變革期?等等。”一串名詞像大珠小珠落玉盤一樣,從思雯的嘴巴里冒了出來。劉夏不禁對這個老同學刮目相看了,“不愧是行家啊,張嘴就是專業術語。但這跟我選哪個人有什么關系啊?”思雯又是微微一笑,“當然有關系啦。并不是說最優秀的人就一定最適合你們店。我以前也招聘過很優秀的人,結果在我們公司做了不到三個月就走人了,因為又被別人高薪挖走了,他之所以到我們公司,也只是因為薪水比之前的公司高而已。所以要看公司在什么階段,然后再選最適合的人,這才是王道。”
劉夏越聽越摸不到頭腦,說:“我們店鋪現在處于什么階段我也搞不清楚。不過店鋪的大多數人都是跟我一起入職的,都是老員工,銷售工作很熟練,業務方面不用擔心。大家也都和我關系比較好,比較對脾氣,性格也都大大咧咧的,很直爽,團隊氛圍也不錯。不過我們店鋪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報表賬務老出錯,是我們公司直營店鋪出錯最頻繁的店鋪。另外我們店鋪不管做什么事情,大家都總是不夠細,容易沖動。不過這也是我們的優點。”思雯莞爾一笑,“我明白了,你們店鋪現在處于一個穩定發展的階段。團隊成員都比較成熟,業務趨于穩定,現在鞏固目前的成績,取長補短,做好潛力后備梯隊的培養就好。”“嗯,有道理,那我到底應該選什么人呢?”劉夏追問道。
思雯說:“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這三位員工,總體而言,他們綜合能力不相上下。
A員工,性格單純直爽,快言快語,討人喜歡。這個員工目前不適合你們的店鋪,因為和你們其他員工的類型完全一樣,起不到互補的作用。
B員工,經驗非常豐富,但心態很消極,經常說一些負面的話。自身期望也比較高,跳槽比較頻繁。這種人進了你的團隊會引發團隊的問題的。而且因為自視比較高,進入你的團隊后會想得到更好的發展,但很顯然你的店鋪現在沒有位置給她。她即使留下來,在你的店鋪不會呆久的。
C員工,有一年的銷售經驗,性格穩重、平和,話語溫柔,工作踏實。這個員工可以彌補你們店鋪目前普遍工作大大咧咧、粗心的問題,可以把細致的工作交給她做。我相信有了她,你們店鋪不會再被評為報表最糟糕的店鋪了。另外,她應該是一個比較有潛力的員工,可以多加培養,以后有可能成為你們店鋪的后備梯隊。
所以,我建議,C員工錄用到你店鋪,A員工推薦到其他店鋪,B員工淘汰。
一番話說得劉夏頻頻點頭:“老同學,你終于幫我解決了個大問題。以后,真要跟你多聊聊,學習學習。”
分析
“人是企業的重要資產,也有可能是企業最大的負債。”這句話一點不假,每一個成功的銷售群體都是由具有共同目標、高效率、高品質的人組成的群體。他們同時也使得店鋪具有高競爭力,并能在工作上相互協調、配合。
選人,要用有追求有目標的人,如果從外表來看的話,應該是眼神堅定有光彩、笑容燦爛的人。因為有激情的員工永遠是笑容最燦爛的那一個,有追求的員工永遠是眼神最光彩的那一個。
廣東人有個說法,說做生意的人一定要會笑。為什么呢?因為人在笑的時候,眉眼嘴巴都是向上翹的,那天上掉餡餅不就能接住了嗎?如果不笑的話,眉眼嘴巴都是向下彎的,天上掉餡餅你都接不住!這個故事的可靠性先不說,但對于我們做銷售的人來說,卻未嘗不是一個啟發。
什么樣的人是你想要的人?
會笑的,眼睛有光彩的,所謂相由心生。
就像李少紅導演的新《紅樓夢》選秀時,引來巨大爭議,很多觀眾認為這個寶釵和黛玉不符合心目當中的形象。所謂“相由心生”,長相和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是密切相關的。錢鐘書先生就曾諷刺過戲臺上身形豐碩的女演員演“黛玉葬花”的滑稽場面,而類似于黛玉葬花這樣的情節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符號,絕對不可能隨便被消解。林黛玉之瘦削和薛寶釵之豐滿與兩個人的家庭背景、性格特點、生活習慣都是密不可分的。
所以,心態積極的人,在相貌上也必定是眼睛有光彩的。
找對人還有一個標準,就是看你選擇的這個人是否是適合自己團隊的人。選擇的這個人不一定最優秀,但一定要最適合你的團隊。
為什么呢?因為在團隊發展的不同階段,對人員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而因為團隊之前的人員配置,對接下來所需要的人員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用人的風格根據團隊不同的發展階段,應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團隊的發展會經歷創業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在各個不同階段的團隊應結合各自的特點選擇其用人的風格和謀略。
創業期
顧名思義,就是在團隊的初創階段,如果是店鋪的話,應該說是在店鋪剛剛新店開業的時期。那么,在團隊的初創階段,由于各種條件還不夠完善,在這個階段,首要目標是生存,其次才是發展。同樣的,在這個時期的店鋪,因為剛剛開業,或者是正處在淡季中,顧客群還不穩定,銷售業績更是忽上忽下,開店之初,員工多為剛剛招聘而來的新人,對企業的認知和歸屬感也不強,本身也不穩定,所以,這時候,對于我們來講,心態好,工作積極,能踏實做下來的員工,就是我們需要的員工。
成長期
成長期的團隊往往已經具備一定的實力,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站穩腳跟、穩步發展的時候,但因為快速的發展,往往人才方面捉襟見肘。這正如我們的店鋪,慢慢的顧客群已經穩定了,旺季也來了,店鋪業績也在開始穩步上升,客流越來越多,這個時候,你最需要的是銷售能力強的員工,能幫你把握這個時期的客流,能創造銷售業績的人。同時要大量選拔、任用和培養潛質較好的年輕人,形成人才梯隊,并適時淘汰不合企業發展需要的人。這時,人才就是你競爭的關鍵因素。
成熟期
成熟的同時,也就意味著收獲。團隊到這個階段,事業基礎已經十分穩固,人才隊伍也已經基本成型。正如我們的店鋪穩步發展,名望所歸的時候,這時會有很多人慕名而來,希望加入我們的團隊。而這時,我們主要考慮的是人才體制的優化和互補,注重人才隊伍的建設和人才梯隊的培養,保持和加強團隊的戰斗力。而這個階段,也是團隊極易發生內耗的階段,所以也一定要適當引進新鮮的血液,與時俱進。
衰退期
衰退期和員工選擇和創業期的員工選擇有異曲同工之處,因為都是在團隊的特殊時期,同樣都需要齊心協力共同打拼的人,這個時期的員工,堅持下來,把握機會,就是勝利。
當然,以上觀點只是泛泛而談,面對實際情況,往往需要做出特定的選擇,甚至是采用完全相反的風格。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所謂的選擇其實是雙向選擇。在我們選擇員工的同時,員工也在選擇我們。所以我們在聘用員工的時候,也要檢查一下自己是否駕馭得了這種銷售人員,能否給員工帶來工作上的激情,能否讓員工對我們的公司有這樣一個好的印象。
錦囊一:要選最適合的人,而不一定是最優秀的人
針對自己團隊的不同階段和目前人員的組成,選擇最適合店鋪現在發展的人才,才能恰到好處的取長補短,讓團隊得到更好的發展。不然有可能因內耗造成更大的損失。
“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這是千古流傳的版本。這個立論的成立有一個重要的前提:臭皮匠之間各有所長,相互補充,成為一個優秀的團隊。如果不能相互寬容,鬧起內耗,力量相互抵消,還比不上一個臭皮匠。“三個和尚沒水喝”就是這個理兒。
“三個諸葛亮,不如一個臭皮匠。”這是今人版本。諸葛亮固然厲害,但一群諸葛亮是否依然厲害?如果每個諸葛亮都有自己的主意,又互不妥協,則會形成內耗。同時,即使諸葛亮們有無數錦囊妙計,又有誰去執行呢?“一山難容二虎”就是這種組合的結局。
“一個諸葛亮領導三個臭皮匠,等于四個諸葛亮。”這是杜撰的最新版本。類似的版本還有“一只狼帶領一群羊,相當于一群狼。”由于引入了結構,就有分工負責,有角色扮演。諸葛亮當仁不讓地要承擔領導、指揮、出謀劃策的角色。臭皮匠們自知能力不行,甘當配角,悉心聽從諸葛亮調遣。每個人都按諸葛亮的要求和標準去干,其業績必然超出他們個人能力所能達到的程度。
“一個臭皮匠領導三個諸葛亮,等于四個臭皮匠。”這是網絡版本。由于角色限制,三個諸葛亮若能按臭皮匠的要求去做,結果也只能做到臭皮匠的水平。如果諸葛亮們降低水平去做他們不愿做的事,他們甚至還做不到臭皮匠的水平。
“兩個諸葛亮領導兩個臭皮匠,等于兩派臭皮匠。”這是本人自創的版本。由于一山不容二虎,兩個諸葛亮各樹旗幟,自成一家,并且互相壓制相互制約,彼此笑里藏刀,精力分散,其內耗的功力大大超過所創造的價值,結果是兩派臭皮匠。
錦囊二: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人
例如,在創業階段,在新店開業階段,你需要的一定是心態積極的,能夠堅守陣地的員工;當客流慢慢穩定的時候,是店鋪沖業績的時刻,這個時候一定要有銷售能力強的員工;而當店鋪走向正規,慢慢老化的時候,你的店鋪需要的是有沖勁,能夠給店鋪帶來新鮮血液的人才。
錦囊三:態度比技能更重要
這是不變的真理,也是我們在面對同樣條件的人選時所更應該側重的方面。
有目標的銷售人員,業績可能會超越技巧比他好但沒有追求,沒有目標的銷售人員。真正的銷售高手不是依靠先天的條件,而是依靠后天的努力和奮斗,依靠的是內心那種不服輸的勁頭和無止境的追求。
像我們上述案例中的“叮當”,一直以來樸實無華,銷售業績也是店鋪里的墊底人物,但因為店鋪的競爭機制調整之后,“叮當”的壓力是最大的,所以她也最大限度的激發出了銷售潛能,成為店鋪進步最大的一個員工。人都是逼出來的,“高手”也同樣如此,有些時候我們必須在一定環境的刺激下,才能夠繼發身上的潛力,才能夠全力以赴去做事情。所以,如果想讓店鋪涌現“高手”,合理的良性競爭機制也是必要的。
歐陽寄語:
最適合的人,就是最優秀的人。
——該文摘自歐陽海淼老師新書《店長應該這樣當(升級版)》
- 該帖于 2014-11-7 10:39: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