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購物中心如能抓住消費者在體驗上的心理,不斷創新迎合消費者需求,就能立于不敗之地。
“在過去一年多時間看來,我們對商業地產的形勢,總結為一句話,既感覺機遇很棒,又感覺挑戰和危機最大。”中糧集團副總裁、中糧置地董事長周政說。
“大悅城”品牌的城市綜合體,是中糧置地的核心戰略。而周政也注意到這樣一種局面:到2015年,中國商業地產開發總量將達到5.64億平方米,購物中心將突破4000座。電商的蓬勃發展,為實體商業提出嚴峻挑戰。“電商展現出的無限可能性,提醒我們必須積極探索商業多樣化可能性。”周政說。
住建部住房政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顧云昌也指出,商業地產已出現泡沫化,這和政府規劃布局有關系。地方政府財政主要靠賣地,造成不少地方的商業地產已建和在建的數量驚人。很多地方沒有任何商業規模布局,這點政府要控制,否則會造成資源浪費和開發商惡性競爭。
既然這樣,是否意味著商業地產開發商將難有作為?
事實卻并非如此。周政認同實體商業存在無序競爭,但他也看到了隱藏的機遇。他說,中國是13億人口的國家,城市化進程正在進行,從農村轉到城市的人口很多仍沒落地,算上城市打工人員城市化率50%,真正剔除掉這部分后35%左右。在這個過程中,商業地產仍具備很大的發展空間。
挑戰和機遇并存的背景下,簡單把商鋪堆疊排列,已難以滿足商業地產良性運營的需要。據了解,今年已有購物中心找大悅城尋求合作,位置和硬件條件出色,但沒有人流。大悅城團隊實地調查發現,部分購物中心甚至有八大問題,如定位不明、動線不合理、業態組合混亂、沒有體驗感等。“雖然位置非常好,但不知道服務的客人是誰。一個購物中心,絕對不是簡單找一些商戶往那一放就可以了。”周政說。
在大悅城的發展邏輯里,實體店必須有一個清晰定位,不是什么人的錢都賺,而是培養客群的忠誠度。周政說,從西單大悅城開始,大悅城整體定位便瞄準細分市場,做18-35歲的年輕客群。當然,要把這個客群的服務做到極致,從產品、服務、營銷以及大數據商戶分析管理,時刻把握消費脈絡。這顯然和過去大部分的開發商做購物中心,追求老少皆宜、大小通吃不同。
面對電商的沖擊,周政選擇的也不是逃避,而是擁抱它,并進行購物中心的再次創新。除了進行020的嘗試,另一重要的方向便是增強體驗性業態,做生活方式的引領。如天津大悅城的騎鵝公社,打造全國首個環境景觀化、業態主題化的室內購物街區。二期更以“天津四大神獸”為街區主題,實現了包括神獸寺、虛擬店鋪、復古涂鴉等在內的非人類街區再創新。且自騎鵝公社開啟后,拉動全館客流增長10%。
中糧置地總經理韓石指出,去年大悅城主要做的就是體驗,幾個大悅城的業態比例由過去的5、3、2,即50%零售30%餐飲20%的休閑體驗,轉變為4、3、3,零售40%,餐飲30%,休閑體驗類占30%,加大整個大悅城的體驗感。
“購物中心作為一個實實在在彌補網上一種體驗不足的實體載體,一定是有生命力的。”周政說,年輕消費者一部分時間是宅在家里網上購物,但它一定也要社交,有走走看看,去社交場所的體驗需要。購物中心如能抓住消費者在體驗上的心理,不斷創新迎合消費者需求,就能立于不敗之地。大悅城團隊要營造的環境,就是愉悅的,精神層面的,能分享客群在新生活方式方面的一種體驗。
在擴張速度上,大悅城則延續了中糧集團的風格,穩扎穩打。周政說,中糧集團的整個戰略,是既不跟行業片面地拼速度,跑馬圈地。而是我們跟上自己的發展節奏,與商戶建立長遠關系,穩扎穩打、步步為營。 “未來的發展,每年保持一到兩家大悅城的速度。”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