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樂福要開easy便利店的消息剛剛發布,麥德龍要開“合麥家”便利店,而且是特許加盟業務的消息也見諸各大財經媒體,便利店真的要迎來“第二春”?
如果你聽到麥德龍也有可能在中國市場開展特許加盟業務的消息,是不是覺得有些難以置信?
但沒錯,這是真的,這還只是麥德龍未來“變臉”過程的其中一張面孔。
麥德龍正在進行入華18年以來最大的調整和轉型。這是席龍自2013年11月接替何哲偉出任中國區總裁一職后帶來的新變化。
截至目前,業界最熟悉的是今年4月麥德龍全球50周年的慶典上,麥德龍在上海發布的中國區新戰略。彼時,席龍表示,麥德龍將全面優化在華的業務條線,聚焦五大業務,即將過去的電商、商貿、福禮、大宗采購、餐飲、工廠、客戶銷售、現購自運批發商場,壓縮至電商、商貿支持、福禮產品、食品分銷、現購自運批發商場五大業務。
事實上,麥德龍在轉型的道路上做出的改變遠遠不止這些,這家來自德國、在業態模式上有些“倔強”的全球第三大零售商,在中國市場某些方面的變革力度,這次很可能超過了老大沃爾瑪和老二家樂福。
這種變化當然與掌舵者密不可分。與前任相比,席龍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大刀闊斧,似乎更擅長針對市場環境的變化做出改變,并且敢于迅速布局。“以前我們可能過于想抓住所有的機會,但現在我們更希望聚焦到能做到最好的業務上來。” 10月14日,席龍在接受《中國連鎖》記者專訪時說。
在麥德龍上海普陀店的邊上,一家80多平方米的“合麥家”便利店已經悄然開業,這是麥德龍在中國市場的新業態,“合麥家是麥德龍在中國的一個新品牌,專門為特許經營業務設立。”席龍對《中國連鎖》記者專訪時透露,這是一個類似于便利店的業態,適合在學校、小區、醫院周邊等場所經營,面積可以從50至100多平方米不等,針對每家店所開區域和消費習性的不同,在商品的配置上也會有所差異。對于加盟商,麥德龍會為他們留出20~25%的利率空間,并會提供大部分商品,但也不要求100%的商品必須由其供貨。
在席龍的規劃中,麥德龍在華將要做的特許加盟,是其商貿支持業務的延伸,即支持中小商貿企業的發展——這是麥德龍的主要客戶之一。因此,除了合麥家這樣授權和管理更規范和嚴格的業務,麥德龍還會推行另一種較為松散的特許經營模式,雖然同樣會簽特許協議,但只是對這些加盟門店在商品品類、陳列、管理等方面提供建議,而不是強制性的。也就是說,麥德龍更像這些中小商貿企業門店的“導師”,在經驗和技術上提供支持,以增強這些企業客戶對麥德龍的依賴度。
席龍表示,麥德龍特許經營業務暫時還只在嘗試階段,目前還未正式對外放開。未來在加盟商的遴選上也會很審慎,“賽百味一年有3000人申請加盟,但可能一年只選擇10個加盟者。”不過,席龍對這一業務的未來很有信心:“麥德龍在食品安全、物流配送上都是最具優勢的,同時我們在進口商品上有價格優勢,渠道也非常廣,能為加盟者提供不同選擇。合麥家未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在業態和賣場升級上,麥德龍在2014年明顯也加快了腳步。
作為麥德龍食品分銷業務的一個重要平臺,麥德龍今年還成立了FSD(Food Service Delivery) 平臺,與麥德龍目前的現購自運門店形成差異化,目標客戶群為大型餐飲企業及大型企業的食堂,專門用于滿于足食堂、餐飲服務業、餐廳和酒店等餐飲類客戶的專業需求,提供從物流配送到食品加工等先進的一站式服務。
6月26日,首家FSD在青島開業,面積約1500平方米,與麥德龍青島黃島店在一起。
席龍把它稱為麥德龍中國啟動的一個全新戰略性渠道,“一些大型餐飲企業和大型企業的食堂,每天的采購量驚人,如海信集團每天需滿足2萬人就餐的采購量,且需要及時、安全配送,單靠麥德龍的門店,已經不能滿足這些客戶的更高需求,FSD業態就是專門為這些客戶量身訂做的。”他說,麥德龍將把FSD平臺推廣至全國,計劃在中國開出約50家左右,但FSD并不一定要開在麥德龍的現有門店里或邊上,“FSD是一個獨立的業態,在其他地區,我們也將視情況單獨選址。”
10月份,麥德龍又啟動了現購自運模式門店的全面升級改造,首家調整后的門店上海浦東店已于近期亮相。除了免費wifi這樣的標配,在這家門店里,非食區域被重新劃分為季節性商品,廚房、烹飪/餐廳,服飾紡織,辦公/電子產品,商用/家居百貨五大區域,并將以往分開的進口與國內商品進行了合并,混搭在一起進行銷售。值得注意是,以往并不太注重陳列的麥德龍也開始下大功夫改善陳列,尤其是在生鮮區域,以往麥德龍在這一區域的優勢僅限于商品和品質這兩點,在陳列上的確有些乏善可陳。但現在,以往平庸的生列陳列來了個“翻來覆地”的變化,取而代之的是品類更豐富、陳列更美觀的生鮮區域布局,更像一個生鮮加強型超市的陳列水平。
在服務和體驗上的提升也成為麥德龍調整上的著力點。比如,麥德龍上海浦東店里開辟了客戶驛站、福利禮品館和互動坊等獨立區域,其中“客戶驛站”為顧客提供舒適的環境和免費自助咖啡,并配備電腦、打印機,可供顧客上網查詢郵件和商品信息,并打印訂單。“互動坊”則是一個顧客溝通交流的平臺,餐飲類專業客戶和業內專家甚至能在這里舉辦產品烹飪示范和研討會,交流專業經驗和產品知識。而“福利禮品館”陳列了800余種專門針對企業和相關單位的福利商品,專業銷售人員一對一提供獨特的福利解決方案。
席龍告訴《中國連鎖》記者,除了新開的門店會采用這種全新的模式,年底前還會對6家門店進行這樣的升級,其中上海3家,其他區域3家。2015年1月起將逐步在全國門店推廣。席龍還透露,麥德龍在電商上也將再次發力。
麥德龍的電商業務這次要選擇在O2O上突圍。席龍并不否認此前麥德龍在線上業務上進展并不如意,并表現出了對電商業務的充分重視。“之前防御性的做法是行不通的,我們在電商上已經丟失了不少寶貴的時間。”他對《中國連鎖》記者說,麥德龍將實施O2O的電商戰略,11月份將重啟電商業務,并將與一家知名的電商平臺進行合作。為了配合電商業務的拓展,麥德龍對配送平臺進行了專業改造,以更符合電商配送的要求。
另外,與以前業務各自為戰不同,席龍的策略是讓所有業務整合成一個平臺,以實現麥德龍價值的最大化。“以前麥德龍電商業務是獨立的,現在我們要把線上線下整合到一起,全品項服務,做到無縫結合。”席龍希望,未來電商的銷售能在麥德龍中國區的業績中占比達到20%。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零售市場的不景氣并沒有讓麥德龍在實體門店的拓展上停下腳步,截至9月,麥德龍已完成2014年新開10家店的計劃,在中國54個城市擁有78家店。2013年麥德龍銷售額達到175億元,同比增長8%,今年的增速也不會低于這一數字。
事實上,這是一家很有意思的企業,在中國市場始終堅持現購自運模式,目標客戶群上避開與沃爾瑪、家樂福、大潤華等零售企業的正面競爭,從入華伊始就堅持“透明發票”,發票全部由電腦輸出,內容包括顧客姓名、商品種類、名稱單價、所購數量、金額及日期等。在麥德龍購物,誰想在發票上做點手腳占便宜那絕對沒“門”。這些不妥協的策略曾在初期遭遇許多客戶的阻力,但10多年過去卻換回了市場的尊重,而曾在這一市場上有過的那么一兩個對手如來自荷蘭的萬客隆等,早已煙消云散,退出了中國市場。
18年后的今天,麥德龍又在市場環境的變化主動謀變,某種意義上說,外資零售企業目前在中國市場普遍陷入困境,如果麥德龍的變革成功,至少能為同行們提供一個樣板。那么 ,席龍主導下的新變革將給未來的中國市場呈現一個如何不一樣的麥德龍?目前看來,麥德龍所有的改變都還處在摸索階段,觀察成效尚需時日。顯然,變革才剛剛開始,所有實體零售遭遇的問題和困境,麥德龍也不可能輕松地跨過去而成為幸運兒,其未來要面臨的挑戰還有很多。
然而,麥德龍主動變革的勇氣是值得肯定的,因為在中國市場,還沒有另外一家零售企業的主要經營模式是現購自運,只針對專業客戶,換句話說,和沃爾瑪、家樂福及其他眾多內外資零售企業不一樣,麥德龍在中國零售市場并沒有直接的競爭對手——這樣的企業都發起了轟轟烈烈地調整和變革,那么問題來了,實體零售企業有誰還需要在這點上猶豫嗎?
(來源:壹說|domynews 作者 陳岳峰)
- 該帖于 2014-11-25 16:56: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