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這個問題,我想先從支付寶和實體店雙方的現狀和趨勢做一下分析。
支付寶為什么愿意在雙12投入血本和實體店聯姻搞購物五折的活動,主要還是危機導致:
首先阿里系下面淘寶、阿里巴巴、天貓、支付寶原來四翼起飛局面但是現在因為物流項目的失敗而遭遇危機;恰好相反的是京東連續三年投資超過40個億打造的自有物流體系已經塑造了京東的高黏性,從表象上來看是便利,但是實際上京東的物流體系的送貨員來到身邊,這可是一個個有溫度的人,讓虛擬的溝通轉化為真實的溝通,這實際上是培養O2O數據的溫度和殺手锏。
其次是一淘比價搜索被京東等抵制,天貓又被以京東為首的垂直電商網站猛烈阻擊。現在淘寶爛貨已經讓消費者頭痛不已,現在人們對淘寶“低質低價”已經過了新鮮勁。
再次是2011年微信的推出,為懵然未覺的阿里埋下了最大的競爭地雷。有消息報道在今年年初,一份天貓店鋪續約數量的數據被泄露,4405家旗艦店,2336家專賣店,1157家專營店放棄天貓簽約,這只是天貓的數據,沒有公布的淘寶的關店數量則更為驚人,其實數據背后是一系列阿里危機爆發的前奏,在這個風頭浪尖上的阿里系更比我們這些旁觀者清楚。
最后一個致命點是,支付寶與基金公司聯合推出了余額寶的業務,余額寶的推出讓阿里這家本身就帶有金融性質的公司又變成了投資公司,如果正如前面數據所講到的那樣,天貓、淘寶逃荒潮繼續,余額寶也終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這樣我們就不難得出結論就是:在阿里以支付寶為核心的商業模式下,依賴于支付寶強大的資金池本質上是一家創投公司,所以馬云比任何人都清楚,賣家和買家的黏性的重要性,這次和實體店聯合搞雙12活動,把實體門店拉進支付寶使用范圍,目的就是擴大支付寶資金池水源,引導和增加使用手機支付寶的人數和習慣,還能作為線下終端試點,彌補自己在物流和實體店缺失的短板,可謂是一石三鳥。
從實體店這個方面來講:
首先:客流下降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實體店在網絡宣傳與推廣的 高成本、低效率和及時溝通方面的無能為力,當前電商對實體店的沖擊以及實體店之間不當競爭的加劇,迫使實體店急需找到一個轉型的突破口。
其次:實習店對支付通道的選擇,其實也有很多種,例如銀聯支付或第三方支付,但是為什么實體店要和支付寶合作,其實他們更看重的是阿里有重要的電商平臺,有廣泛的網絡客戶基礎,這些客戶大多屬于價格敏感型。
不管怎么說,對于實體店來說,讓支付寶在門店使用,無疑是增加了消費者的付款方式,從使用支付寶的人全網上購物變成網上分流到實體店,對提升客流肯定很有幫助。關鍵是雙方將來是一種怎樣的利潤分配模式,來持續的雙贏下去。
在此我有一種預感:阿里系會通過雙12的測試,將來會推出一個實體店的網上平臺,把線下的實體店搬到線上的阿里系下,然后通過合作把這些實體店打造成自己的服務終端,彌補物流不足,繼續它的以支付寶為核心的“*電商平臺*支付寶*線下實體體驗店*”商業模式。
未來結局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投稿聯商網 《觀點約架》第五期 專題
版權聲明
本人博客文章均首發聯商網 聯商博客, 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
零售明家所有文章均為原創,版權所有。感謝分享!轉載需注明:聯商博客+零售明家
ben_cheng- 該帖于 2014-12-11 13:31: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