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看到好友群里對“支付寶進實體店是有利還是有弊”的話題鬧瘋了,所以小T出來冒個泡,隨談一下自己對此事的看法。
雙12本是電商的人造購物節(jié),今年延伸到了實體零售店,支付寶更是不惜砸重金借實體零售商的力量來推廣自己移動應用。超市類的包括世紀聯華、物美、中百、人人樂、萬寧、卜蜂蓮花,便利店類的包括全家便利店、喜士多,餐飲的還有海底撈、必勝客、DQ、85度C、面包新語、一鳴等全部推出有最高限額的支付優(yōu)惠。
對于支付寶而言:這是app的推廣,是新快捷支付方式在實體店的推廣,順便勾起了無數大伯大媽尋求優(yōu)惠的魂兒。
對于實體店:促銷優(yōu)惠費用大頭由別人承擔,吸引更多尋求優(yōu)惠的客人涌入門店,結賬速度還更快,贊啊!
對于消費者:省錢!
那誰才是“支付寶進實體店”最明顯的受害者?
銀行!
還記得當年利息少到崩潰的活期存款嗎?銀行霸王條款咱沒辦法啊,當余額寶出來后,連帶出各種X寶,“活期利息"的定義翻天覆地的改變了。而這次將顛覆的可能就是商戶交易“手續(xù)費”了。
要知道同樣是支付,假如顧客拿出銀行卡結算,商店需支付總額一定百分比的金額作為手續(xù)費給指定銀行,稱為刷卡手續(xù)費。
早在幾年前,支付寶和銀行之間因為手續(xù)費等問題就搞得很“不愉快”,銀行在都不遺余力的推廣自己平臺下的網銀,原本這場戰(zhàn)爭只是在網上交易,現在則延伸至了線下。
如果更多顧客在線下選擇用支付寶支付,收取這筆手續(xù)費的對象則從銀行變成了支付寶,當然不管最終支付寶會交給銀行多少手續(xù)費,銀行明顯喪失了主動權,從“小攻”變成了“小受”。
這次支付寶不遺余力的在實體店推廣其支付方式,從長遠發(fā)展看,真正在暗斗爭奪交易額的是支付寶和各大銀行,而在這里所有的實體零售商都是他們要拉攏的“顧客”。so,在手續(xù)費問題上,支付寶會不會也帶來腥風血雨式的變革?
商家給手續(xù)費,給誰不是給?誰服務好又收得少就主推誰的唄,支付寶和銀行之前的合作+競爭關系,只會逼得兩方給實體店提出更多的優(yōu)惠政策,所以不吃虧。
最后綜上所述:支付寶進實體店當然是有利的咯。
PS:小t也不是金融方面的行家,只是希望用另一個角度看問題,有出入之處歡迎指正。
toya- 該帖于 2014-12-11 16:49: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