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服裝行業有不少多品牌發展的公司,我把他們分成4大類:
第一類:多品牌發展成功型;這類公司的多品牌知名度都不錯,業績也還OK,加上多品牌能談到較低的扣點,基本上都在賺錢;
比如說那家做鞋的集團公司,30多個品牌,經常性占了百貨半層樓,且每個品牌的知名度和業績都不差;
還比如說那家做少淑女裝的韓國公司,也有10個品牌左右,也經常占到少淑樓層三分之一的位置;
再比如說IT旗下的一眾品牌...........
第二類:多品牌發展失敗型;這類公司的品牌一般不多,3個左右,主品牌經營多年,知名度也還行,很多服裝從業人都知道,在很多服裝公司多品牌發展的時候,開始做2牌3牌,結果2牌做得很2,3牌做得不3不4,2牌和3牌的店鋪也很少,都在虧錢,加上部分精力放在2牌和3牌上,導致主品牌業績和利潤下滑,在今年服裝行情不好的情況下,甚至主品牌都出現虧損,導致多發展的失敗,這個的公司太多,不一一列舉;
歡迎關注格睿咨詢:
第三類:多品牌發展半成功型;這類公司也可以說是走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其特點是品牌2-5個,主品牌在行業知名度很大,第2、3品牌開始賺錢和有序發展;比如說天津的O(0.V.J)、深圳的M、嘉興的E、廣州的O、廈門的J、廣州的G、寧波的P、寧波的G、北京的L、北京的M、深圳的N、深圳的Y等等等等;
第四類:多品牌發展半失敗型;這類公司是多品牌發展不成功,或者卡殼了的,比如說溫州休閑品牌M,在主品牌成功后,搞了個快時尚品牌M,到現在5年左右,一直如梗在喉;這比如說溫州另一個休閑品牌S,第二個品牌做的童裝,做得很成功,結果第三個品牌做男裝卡了殼;這類品牌也是主品牌知名度很大,副牌卻做不起來的;
還有極少數比較奇葩的公司,品牌10幾個,只有主品牌是大家勉強聽過見過的,在各大商場里也不多見,有的話,也排不上名次,至于那些個副牌,不要說見沒見過?連聽都沒聽過,就偶爾算見到了也不認識;但這樣的多品牌竟然在賺錢,雖然賺得都不多;這種的“多品牌”,更像是多商標,所以我只能把他歸入第四類,或者勉強歸入第三類;
那么多品牌發展的關健是什么呢?我說幾個故事先:
故事1:Z總,50多歲,之前是國內一線女裝公司的總監,收入很高,在行業內也頗有權威,其理想一直是想做一個品牌,在該公司品牌成功后,Z總提出做一個新品牌,讓老板投資,但老板投入的股份較小,Z總不得不從外面引入投資,但外行投資人不懂服裝,最后將品牌搞垮;
Z總又去到華中一個女裝品牌做總經理,因為各種原因,又退了出來;
兩年前,Z總和一個代理商合作,做了一個中老年女裝品牌,由Z總操作,目前做得很成功,前不久Z總和我說,北京新光現在月銷售200萬(春季),樓層排名第一名;在很多商場的排名都在前5;
故事2:W總,之前是國內一線女裝公司的總監,后來被國內一上市公司挖墻腳,過去做總經理,陸續跟他過去的中層骨干估計有10多人,都得到了發展;
故事3:小Z總,曾經是國內一線女裝品牌全國70%的區域銷售負責人,全國大部分的銷售中高層管理人員,均是他帶出來的,因為各種原因離開,做一過另一家女裝公司的副總裁,現在另一家女裝公司做總經理,入了股,后來陸陸續續收編了一些離職的舊部,也干得風生水起;
故事4:G總,曾經是國內一線女裝品牌的總監,后來離開后,帶走了團隊里面20多人,去另一大型女裝品牌做副總,現在也做得很好;
故事5:F總,曾經是國內一線女裝品牌第一家百萬店的帶頭人,給品牌的全國員工打破了自我設限,后來被捧殺,去到一家拓管國際二三線品牌的公司,將幾個單店的業績帶到了全球第一,同時也收編了不少的舊部;
總結一下:雙上5個故事的主人公,出自同一個品牌,絕大部分人的團隊成員都原品牌產生,試想一下,如果這些人,帶著同樣的團隊,各自領導一個新品牌,沒有離開原來的公司,那這個公司是不是已經7、8個品牌了呢?
當然,這是一種過于理想化的假設,畢竟運作一個品牌的成本是很高的,一次性上3、5個品牌,既需要大量的成本,也會抽掉主品牌大量的人員,風險很大;
但是,真正開始運作時,只需要一個品牌一個品牌的啟動,讓1名高管變成股東的同時,其他人也就有了希望,有了希望就不會離開,他們的離開,是因為你斷了他們自己做品牌的希望。。。。。。
所以,我認為,多品牌發展的關健是人,當人才越來越多,無法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的時候,就是多品牌發展的最好時機,與其讓他們去別的公司做新品牌,還不如讓他們在自己公司做新品牌;
國內很多的服裝公司,是為了多品牌而多品牌,因為人才跟不上,導致大部分公司的新品牌半死不活,甚至虧掉主品牌多年來賺下的利潤;
我覺得海底撈老板的方式非常好:只有在培養出優美的店長后才開新店;
我對多品牌多發展的觀點是:只有在培養出品牌經理人和團隊后,才來多品牌發展;
在多品牌發展時,我還碰到一個這樣的現象,老板在看貨時,對副牌的設計總監說:“這款衣服主牌的設計總監做了,你就別做了”、“這些風格和主牌很像,你就別做了”等等這類的話。。。。。。
我想說的是,多品牌的重點,除了有團隊以外,還要有清晰的市場定位,定位好了以后,就只需要盯著顧客群去做事即可,主牌做了什么貨,完全不用管他,試想一下,如果主牌和副牌不是一家公司的,他是商場同一樓層的品牌,別人公司的,他會考慮你做了什么貨品而他就不做了嗎?
所以,在我看來,多品牌發展的兩個重點:
1.人是多品牌發展的關健;
2.副牌要完完全全的市場化運作;
歡迎補充!
華益恒信—陳列- 該帖于 2015-1-1 14:17: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