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的前言和背景:
真心寫照
“你偏心眼,就是與我過不去,以大欺小,還有沒有領導的樣子啊?我要調走,姑奶奶不伺候你們了”一浪高過一浪的聲音,把大家干擾的無法辦公了。辦公室里,46歲的阿芳又與領導大吵大鬧起來,最近一段時間,也不知道為什么她總是與領導、同事鬧意見,總認為大家故意與她過不去。
一天,單位開會,要求大家把手機全部關掉,她故做聰明,把手機的鈴聲變成了振動,結果開會中她的手機響了,振動聲也驚擾了周圍的同事,她低頭偷偷接聽,領導也有了覺察了,批評了她搞自由化,她與領導頂撞起來,說領導沒有人性,誰沒有急事啊。再說振動聲音小,也沒有干擾開會。陣陣有辭,連身邊的同事們都看不過 去了。
沒有幾天,在領導的辦公室里她又與領導鬧了起來,是因為她長時間占用單位的電話,同事正常的工作也受到了影響,同事們對她有反應了,領導才出面提示她注意。她不但不認錯,還情緒亢奮地說領導小心眼,大家都用辦公室電話,怎么不批評別人,就批評她,最后竟然氣的把領導的喝水杯子也摔碎了。
才過了5天, 單位一位女同事外出培訓,需要帶筆記本電腦,她負責管理單位的筆記本,同事找她借,她態度十分蠻橫,就是不給人家用,把同事氣哭了。領導批評她的錯誤做法,她說領導偏心,看人家年輕漂亮,不懷好意,還揚言要到上級單位告發領導。領導看她的情緒激動,沒有與她太計較。同事們都暗中說她有病。
3天以后,單位組織大家合唱,她總是中途跑出來打電話,或者回辦公室看報紙。領導提示她要遵守紀律,有集體榮譽感。她與領導急了,說領導故意挑刺,別人也出來了,怎么不批評。最后,氣的竟然以嗓子不舒服為理由,回辦公時休息了。
她經常與領導吵架,情緒總不好,把不良情緒帶回家,鬧的夫妻關系也不好。單位的工會主席出于好意,建議她去看看心理醫生。她冷靜的時候,也感到自己有些過分,就來到心理醫生面前。
旁白:
能聽到領導的批評話,說明領導還是信任你的;如果聽不領導的批評了,對你冷漠了,放任自流了,那時的領導恐怕就真的要與你過不去了。在單位里,就要有紀律的約束,有人管理,如果放任自流了,還是單位嗎?
局外思考:
想一想,如果你是領導,你希望部下經常與你吵架嗎?你希望部下不服從管理嗎?你希望部下是個自私自利的人嗎?肯定不是的。
走出陰影
在心理醫生面前,阿芳痛說了實情。原來,與她一起大學畢業的同學多數已經當上了處長,有的還當上了局長,她自己還是個“兵”,心里總是酸溜溜的。總覺得領導與她過不去,故意壓制她。
心理專家認為,阿芳看到同學們提升快,心中不平衡了,看問題不辨證,產生了領導故意壓制她的思維定勢,出現了鉆牛角尖的心理,需要教育與引導。 更多關注微信公眾號:店長之聲
{批評是福氣}
阿芳:“領導總批評我,就是在故意找我的茬,真討厭!”
心理醫生:“你真的有些偏執了,其實現在能聽到批評的人,真的是有福之人。現在很多人害怕傷人,發現你有缺點以后,也不批評你,還表揚你有個性,其實是在縱容你的缺點。‘批評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這是我們以前經常背誦的毛主席語錄,這話的確有道理。”
阿芳:“遭人批評還是福啊?這從何說來。”
心理醫生:“一個人在成長當中,難免要有缺點和錯誤,如果沒有人及時提醒你,你就會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不良的習慣,對你的終生會有影響。自己身上有了問題,同事與領導提示以后,應該謙虛地反省自己的行為,客觀地檢討自己問題,及時改正就對了。不要把領導想的那么壞,看問題要一分為二,要學會辨證思考問題,多從 自己身上找原因。我認為你的幾次吵架不是領導在找茬,確實是你的問題。有了問題,還強詞奪理,錯上加錯。”
阿芳:“我怎么是強詞奪理呢?”
心理醫生:“你也有孩子了,如果你發現孩子有問題了,是批評還是不理睬。批評孩子時,孩子頂撞你,你有何感想。”
阿芳:“當然批評了,這是對孩子的關心。孩子頂撞我,我會認為孩子不可救藥。”
心理醫生:“現在我們才有共同語言了,說明你也是懂道理的人。領導看到了你的問題,如果不關心你的話,就會不理睬你了,等問題發展大了,真的要處理你了,那時你哭也來不及了。及時批評你是對你的愛護,強詞奪理,頂撞領導,領導怎么看你啊?你應該明白了吧。”
阿芳:“你的話,讓我明白了一些道理。”
{豐富人生閱歷}
阿芳:“我怎么克服鉆牛角尖的心理啊?”
心理醫生:“豐富你的閱歷,多向社會、向生活、向先進人物學習。平時要認真觀察生活,積極參加社會實踐,不斷地磨練自己,使自己的心胸豁達開來。對事情認真是好事,但是不要過于較真。較真過了頭,就是走極端了,必定會碰壁的。”
阿芳:“具體地說應該注意什么呀?”
心理醫生:“其實,你也知道注意什么,只是你沒有注意總結。應該從五個方面入手:一是嚴于律己,寬容待人;二是經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及時修正自己的缺點與問題;三是加強學習,提高理論水平;四是及時與領導交換意見,消除誤會;五是不要疑心過重,亂扣帽子。”
阿芳:“看來我真的要注意了。” 更多關注微信公眾號:店長之聲
{信的神奇效果}
心理醫生認為,阿芳鉆牛角尖的問題是誤會領導造成的,必須要從領導身上解決。于是,謹慎地與阿芳領導聯系,希望領導配合解決。領導對阿芳真的很重視,認為她愛思考問題,有文化,還有提拔她的意思。于是采取書信的辦法,化解矛盾,消除誤會。領導在信中說明了三點:一是批評她是出于關心她、培養她的目的,對事不 對人,不是與她過不去;二是肯定她的優點與特長,希望她輕裝上陣,不要有思想包袱;三是也做了自我批評,承認批評的語氣生硬,沒有語言藝術。
阿芳看了領導的信,慚愧的眼淚流了下來。馬上給領導回信,深刻地承認了錯誤,表示堅決改正。現在她在單位特別敬業,尊重領導,與人為善,積極主動干好工作,關系大大改善,自己也快樂了。
心理警示
生活中,能正確對待與接受批評的人才是聰明之人;愚蠢的人在批評面前丑態百出,在“牛角尖”里折騰,把自己的本性暴露無疑,最終會斷送自己的大好前程。記得陳毅元帥曾經說過一句話,“難得是諍友,當面敢批評。”
- 該帖于 2015-3-3 11:38: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