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轟轟烈烈的過去了,因為伴隨著股市神話的喧囂,因為首富的頻頻易主,2015給了人們很多的期許,信心需要提振,真的提起來了,又會有心懸著不踏實的感覺,如同走在鄉鎮超市投資路上的那些老板們!
大家都在試探鄉鎮超市的底線,看看鄉鎮能夠支撐多少家多少平的超市,這個固然跟鄉鎮本身的人口、人均可支配資金、鄉鎮的經濟水平和產業結構等都有著很大的關聯度,但到底能夠養活多少超市,這個誰心里都沒有底。
拿菏澤的龍堌鎮為例,由百度上查到的一些數據顯示,有人口六萬人,經濟主體為煤炭,目前擁有四家稍大型超市,面積為1800平的HH超市,2700平的SJ超市、近3000平的LL超市和4400平KD超市,超市面積總和達11900平,如果簡單的按面積除以人口得出人均商業面積,人均為0.2平方,這個水平在菏澤鄉鎮來說,已經是屬于較高水平了,這里列舉的,只是大型超市的人均面積,散落在集市和商貿街上的小便民店還不計算在內。菏澤其他鄉鎮的大型超市人均面積在0.06-0.1之間,也就是一個五六萬人口的鄉鎮有一到兩家千平以上的超市,而龍固,還有兩家大型超市在建,一家面積5000平,一家6800平,這樣的規模,放在縣級或者市級也不會見拙,到時,龍固人均大型超市面積將會翻翻,這樣的市場,雖然依托煤炭礦產,真的具備了如此強大的消費力了嗎?
KD超市沒有開之前,HH、LL和SJ超市日銷售總額在六萬左右,開業之后,KD日均銷售四萬左右,四家合起來日均銷售八萬左右,也就是市場容量并沒有大幅度擴容,這個鄉鎮的商業市場的輻射范圍并沒有因為商場面積的集合增加而成正比整大,新開商場的銷售額主要大多還是來自于壓縮搶奪老商業體系的固有資源,以這個趨勢來看,如果再開設兩家,整體銷售額度的50%甚至更多來自老商業,到時候肯定會有超市經營水平處于利潤平衡點之下,也就是達到了市場的承載底線。
入地無門的時候,大家就會想著上天之路,那就是深度挖潛超市的自身能力,努力提升單店坪效,鄉鎮上老百姓到底肯不肯花錢,到底有沒有錢可花,到底喜歡往什么地方花錢,就成了很多老板非常關切的問題,很多人覺得他們掌握了這個規律,了解了這個消費習慣,于是他們還往鄉鎮超市上撒錢。四年之前, 1000平的超市8個收銀臺開業當天可以賣到16萬,現在,1500平的超市8個收銀臺依然沖破35萬的關口,更有甚者,800平方的超市5個收銀臺開業當天29萬,這樣的一個又一個的銷售數據仿佛一個個的強心劑,讓鄉鎮超市投資者看到了瘋狂的投資回報,從三年到兩年再到一年半,這樣的投資回報率刺激著商場經營者,年銷售500萬,800萬,1000萬到2000萬,超市的坪效幾何式的增長,極限在哪里?誰也看不到,也不希望看到。
阿圖- 該帖于 2015-3-18 9:06: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