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雨家的小金魚死了,從來就沒養活過動物,就算非常執著的把小金魚叫成小烏龜,小烏龜還是離她而去。周冬雨就是搞不明白為什么呢?
黃渤從北京跑到小縣城把妹,在充滿重金屬的地方,經過幾輪的失敗才慢慢接上了節奏,我年輕時是屌絲,后來改非主流,現在終于殺馬特了。
殺馬特也要有殺馬特的樣子,不打耳洞也想做殺馬特,誰會認賬?黃渤想,來都來,一咬牙,打!終于進入周冬雨的閨房……
很多中小開發商在大中城市基本拿不到地的情況下開始紛紛涌入縣城市場,但水土部分現象比比皆是。開發商們認為自己在城市里看得多、見得廣,利用城市里已有的理念,引入發達地區的人員,來引領縣城市場消費還不是很輕松的事情。于是拿地、談招商、談定位、談運營……結果一個個商業項目反而紛紛折戟縣城。
很多縣級城市其實談定位什么的并不重要,基本上該有的都有了,只是環境差些,質量檔次差些。但你要打敗這些臟亂差并不容易,相反很多開發商反而被這些并不起眼的對手打敗。很多開發商來到縣級市場往往看不上這些地方,認為這些還處于重金屬時代的地方根本就不是一個等級的。但開發商你又能把人家怎么辦呢?高檔大氣不管用,這里還在談美容美發哪家好呢?
H這座城市很奇怪,是一座只有歷史沒有未來的城市。你要跟當地人談個歷史話題,他可以跟你扯上三天三夜,越久遠的歷史時期越上勁。但要跟H人談未來,就不得勁了,他另可幫塊凳子一邊吃面去,也懶得跟你扯。也許這就養成了H人喜歡回顧歷史、艱難活在當下的癥結吧。于是你可以看到H人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就喜歡盯著那一畝三分地在小圈子里斗,而無法把眼光放長遠去爭取更大的事業。
農村殺馬特向小清新轉變
在H一座叫Y的小縣城里面的理發店你可以發現很多重金屬元素,紅毛綠毛爆炸頭從這里誕生,作為最新潮的一種流行模式在這里占領著市場。一到這里你可以看到上世紀90年代的身影,人們樸實無華追求著自己理想中的時代。當地人喜歡在街上吃午餐,大中午的時候你可以看到一群人在馬路旁邊,也不擔心太陽照射,津津有味的吃著當地的特色小吃。所謂的特色小吃就是把厚厚的面團揉成一塊,中間開一個口子,然后灌入一些肉末之類的東西,最后放在一個爐子里烤。當地人親切的稱之為“火燒”。所以這里就有兩個關鍵詞:厚厚的面團跟肉。面團要厚才能填飽肚子,肉才補充體力。因此Y人主要以從事體力勞動為主。
為什么Y人不怕太陽曬呢?因為這里的太陽早已被霧霾擋得嚴嚴實實的,很難穿透。在Y的日子基本看不到藍天。特別是在夜間的時候,整個霧霾擋住你的視線,所以當地車輛有個奇特的現象,就算是輛五菱,車燈都要改裝得爆亮,以至于剛到Y看到他們一直這樣開遠光燈,非常不適應。
Y城市化率只有30%,GDP每年以8以上的增速往上走,可惜到現在人均GDP還處在1000美元一線。Y房地產從08年開始爆發,以政府主導的經適房為基點帶動外來地產商掘金,樓面價也從200多元直線上沖,房價更是從1300元到現在的3000元左右。早期囤地者大幅受益,分期拿地的成本在這幾年都在翻翻,以至于需要靠商業來平衡成本。
Y政府規劃2010-2015年城市化率達到47%,或者簡單來說就是在這5年里將有10萬人進城。而這10萬人主要依賴農村人口進城,外出務工人口基本選擇打工地置業或自家宅基地置業。從現階段來看,Y方面47%的城市化率基本不可能完成,Y縣城無法提供有效的就業,農民進城無法有效獲得生活資源。相對應的來看房產銷售也在14年遇到危機,購買力提前釋放,新的購買需求未能得到開發。整個市場呈觀望交織狀態。
面對這種局面開發商預通過商業部分改變銷售現狀,不論是華府引進的S百貨,還是Z等集團都在尋求利用商業來突破。
Y的商業比較簡單,菜市場一家幾千平的超市算當地最大的購物中心,第二大的也高達近1000平方。百貨業主要由溫州商業街撐起,像海瀾之家、CCDD等構成最大的主力店。華萊士則是年輕人的集中營,在這里屬于高端大氣上檔次。超市客單價約為20元,百貨客單價50元、整體消費能力較低。
縣城商業新區的規劃與整合
新商業基本處于城市郊區,與傳統商圈有相當的距離。在縣城領域有時候差一條馬路,兩邊商業都是冰火兩重天。這時候考驗的就是對縣城商業脈搏的把控。
**商業街一期去年啟動,位于新老城區交接點。街區分布百貨、家電、餐飲、美容美發等業態。該街區早期定位Y地區高檔商業街,隨即面臨招商失敗,最后自營“ZOLLE”等品牌作為支撐。
招商失敗的原因很簡單,一個GDP只有1000美元的地方怎么可能出現高端消費能力。當地有消費能力的基本選擇新鄉市區,差不多就半小時輻射區。一條還沒形成影響力的郊區商業街客群定位跟市區消費群體重疊,基本上是以卵擊石。而且當地最時尚人群購物的定位也就拉夏貝爾這類兩百塊的東西,ZOLLE這類動則上千的都市品牌下鄉還沒政府補貼,何時能等到一個返鄉的知識女性購物。
開發商的初衷可能想利用沿海的先進理念來引領整個Y市場消費習慣�?上襁@類低端縣城市場的消費怎么可能引領呢?引領只會出現在一二三現城市,部分顧客在一定程度形成一定意識,在文宣的帶動下形成突破。開發商單方面的意淫好比《心花路放》里的黃渤根本無法跟殺馬特的周冬雨溝通。套句周冬雨的臺詞,不打耳洞也想做殺馬特。
- 該帖于 2015-3-18 11:03: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