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型選址
7-11從美國引入日本后,第一家店就是加盟店,位于東京江東區,這也是日本首家真正意義上的便利店。第一家店開業后,鑒于小型店鋪的采購特點,7-11確立了密集型選址的戰略。據了解,伊藤洋華堂當時取得和美國南方公司的合作時,后者開出了苛刻的條件,其中一項為八年開出1200家連鎖店。
時任7-11掌門人的鈴木敏文稱,“如果只想單純地增加門店總數,極端的做法是分散開店,東京一家、神奈川縣一家、琦玉縣一家,在全國范圍內部署加盟店,但是為了提高小規模便利店的生產效率,還必須提供合理、有效的采購及物流制度,這樣才能靈活地滿足消費者的各種需求。出于上述考量,到處撒網并不可取,連鎖店更應以面的方式覆蓋,在位置上毗鄰現有的門店呈現網狀擴張”。
對于當時的日本,便利店還是一種新型商業業態,它的采購和配送都與超市不同,大批量從批發商處采購讓7-11剛開始營業時一直為不良庫存頭疼。密集型擴張的優點顯而易見,首先是提高了配送效率,店鋪越密集,配送壓力也就越小,7-11創業之初,每家店鋪每天需要70輛車到店送貨,現在已經減少到了9輛車。其次,在一定區域內,廣告和促銷宣傳的影響力和覆蓋率也變得事半功倍,加深消費者的認知,促進消費意愿。第三,負責向各加盟店傳達總部方針并予以指導的店鋪經營顧問在各店鋪上的訪問時間因為距離縮短而更充裕。這一策略也被推廣到了其他城市或者其他國家,以北京為例,65%以上的7-11店鋪開在了朝陽區和海淀區,西城區和豐臺區只是剛剛進入。
單品管理精
在流通行業中,產品滯銷現象對企業是一個致命的打擊,而造成產品滯銷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現在的工作已經無法滿足時代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在日本,7-11每周約有100種商品更替,單店平均約有2900種商品,以消費者需求度相同的季節性商品為主打,鈴木敏文早就表示過,如果面積狹小的便利店擺滿了滯銷品,那么門店的生存岌岌可危。
若要洞悉哪類商品暢銷,大量的數據必不可少。1978年,7-11就將訂貨終端機導入日常的運營,訂貨方式從原先的手工記賬進化為讀取貨品條形碼發送電傳數據的流程,但是訂貨并不能監測到單品的銷售動向。1982年,7-11成為日本第一家引進POS系統的公司,POS系統提供詳盡的銷售數據,可以看出每個產品在不同時間分別賣出去的數量。
但是,銷售數據只是出發點,還有結合第二天天氣、氣溫、街市活動等信息進行分析,預判顧客的消費心理,并以此訂貨,最后再通過當天收銀結算的POS系統,精確地掌握產品銷售的數量和時間,印證和調整自己的假設�!凹僭O-執行-驗證”,7-11在“單品管理”上日復一日地執行上述步驟。鈴木敏文曾經強調,必須時刻銘記,單品管理是用來應對“消費者未來需求”的方法。
貼近本地客
鈴木敏文第一次在美國看到7-11時,被店內出售的熱狗和三明治所觸動,引進日本后,飯團、便當和三明治便成為日本7-11的特色商品。為此,7-11聯合上下游相關生產廠商和面包生產商,在1979年共同成立了NDF。NDF的最大特點是“只為7-11制造產品”,截至2013年,NDF已經成為擁有80多家米飯、面包、配菜生產商的大型聯合組織。
在鈴木敏文看來,熟悉當地人的飲食偏好就能“稱霸世界”。目前,7-11在全球16個國家和區域都設有加盟店,在進駐北京之前,7-11徹底調研了當地居民的飲食風格,“他們喜歡吃熱乎乎的現煮食物”,因此在門店內推出了“現場烹飪”的服務,由于當時取得明火的經營許可證非常困難,7-11最終選擇由專用工廠的中央廚房統一將切好的食物和調味品配送到各家店鋪,便利店只需要在小廚房內完成加熱操作即可。
另外,好燉也是針對中國人飲食習慣開發的商品。據了解,當時調研時,7-11發現中國是一個湯文化發達的國家,由此激發了把豐富的食材放在美味濃郁的湯里的想法。而事實證明,這種嘗試是成功的,現在好燉已經是7-11的招牌商品。
�。ū本┥虉� 記者 邵藍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