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一再抱怨環境問題?抱怨老板不公,抱怨員工無能,抱怨企業內皇親國戚四處橫行,抱怨集團戰略不符合實際情況,抱怨薪酬與個人付出不符,抱怨市場環境太爛,競爭太激烈。。。如果以上任何一點,您的回答是“是”的話,就說明您還沒有實現完全的“職業化”。
在計劃經濟時代,政府任命、單位分配、領導安排弱化了個人的職業化;以國人之劣根性,稱兄道弟、“差不多”、“有關系好辦事”替代了個人的職業化,但在今天競爭日益全球化的嚴峻環境,“非職業化”正逐步被“職業化”所替代。
不夠職業化的危害
零售店長作為一個特殊的職業經理人群體,一人(財務監督)之下,萬人之上,承擔著巨大銷售壓力的同時,也享受著作為一個獨立職業經理人的管理特權。由于零售行業的技術含量并不太高,且又時值零售快速連鎖擴張期,許多店長都是短短數年間從一線一路拼殺過來,更多是屬于經驗型,而非知識型管理者。企業在給這些店長提供經驗培訓的時候,并沒有給員工提供有關“職業化”的培訓。
一個職業化的經理人應該遵守作為職業經理人最基本的游戲規則:誠實、正直、守信、忠誠、公平、關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承擔責任。企業招聘經理人的目的是企業利益最大化,經理人的個人利益按企業的績效考核系統,通過業績桿杠得以體現,但事實是許多經理人都存在這樣一些問題:任人時因拂不了親朋好友薄面大肆招聘“關系戶”;處事時企業和個人利益混淆,對權利范圍之內的利益大出其手、主觀分配等等。以某零售企業的管理典型為例:某門店中層為集團高層親系,店長在管理這位中層的時候總覺得有所顧忌,該中層也仗著關系在企業內任意妄行,該中層的一名部下也是店長的關系戶,由于有店長這層關系,該部下對中層的管理也愛理不理,于是企業就出現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尷尬畫面。這些都是作為經理人不夠“職業化”,破壞游戲規則的表現,從高層到店長,其結果是企業整體陷入“人治”的無間道。
如何職業化
簡單的講,職業化就是工作狀態的標準化、規范化、制度化,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以合適的方式,說合適的話,做合適的事。使員工知識、技能、觀念、思維、態度、心理上符合職業規范和標準。具體講包括職業化素養、職業化行為規范、職業技能三個部分內容。
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心態是職業化素養的三個基本內容,企業無法對員工的職業化素養有強制性的約束力,只能通過企業文化進行影響,或在招聘期就對員工的職業化素養進行考核。店長不但應該提升自己的職業化素養,更應該以身作則地提升員工的職業素養。
職業化行為規范更多體現在遵守行業和公司的行為規范,包含職業化思想、職業化語言、職業化動作三個方面的內容,一個職業化程度高的員工,他能在進入某個企業后的較短時間內,嚴格按照行為規范要求自己,使自己的思想、語言、動作符合自己的身份。企業通常可通過監督、激勵、培訓、示范來形成公司統一的行為規范。
職業化技能是企業員工對工作的勝任能力,通俗的說就是你有沒能力擔當這個工作任務,職業化技能大致可以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職業資質,如職業資質、學歷證明等;另一個能力就是職業通用管理能力,即包括溝通、協調、配合以及對自己的有效管理,時間管理、突發事件的處理等等,可以這么說,一個職業資質和通用管理能力都比較高的員工,他的整體工作能力一定是良好的,這兩種能力的培養和提升都可以通過在學習中訓練得以提升。
一個職業化程度高的經理人,他必將成為一個非常優秀的經理人,一個團體職業化程度高的企業,它必將成為一個社會尊敬的企業。這就如同一支受過嚴格訓練的正規軍,必定可以戰勝那些雜牌軍、兒童軍一樣。店長作為馳騁零售沙場的將軍,怎能不對員工及自身的職業化進行嚴格的訓練呢?
筆者前期文章中曾提到的某大型國企一位總監級干部哀嘆企業制度的僵化和呆板,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所謂制度的僵化和呆板,絕不僅僅只是國企如此,一家規模發展到足夠大的民營企業;一家跨國經營的國際企業,都有可能存在制度的僵化和呆板,對于職業經理人來說,該做而且能做的只能是依托客觀資源及現實,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主動了解環境、適應環境、影響環境、塑造環境!
《大學》有云:“君子有絜矩之道也”(1)
客觀環境如此,經理人只有心住當下,依托當下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或力挽狂瀾,或扭轉乾坤,或積極驅動,盡職敬業。
所謂的職業化,就是要你公私分明,做最好的自己。
自己先做到吧!!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惡于上毋以使下;所惡于下毋以事上;所惡于前毋以先后;所惡于后毋以從前;所惡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惡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謂絜矩之道。
- 該帖于 2015/5/29 9:08: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