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組數據,經營面積1466平方米,單品數為10227種,2014年銷售額1億多。
1只塑料盆,包裝費年節約數萬元。顧客層次復雜,商品結構多樣,商品價格帶大跨度。
今年,該門店的銷售目標被訂到了1億3百萬元,對一個面積1466平米的超市來說,這個數值可以用“恐怖”兩個字形容。
但京客隆三里屯店從員工到店長對此卻信心十足,樂呵呵地做著自己的工作,他們到底是怎樣提升銷售的?
京客隆三里屯店已經在三里屯十字路口守了12年,北靠外交公寓,南鄰工人體育館,對面就是三里屯太古里北區,充斥著各色寫字樓,附近還有著名的酒吧街。與它所在的地區一樣,京客隆三里屯店里的顧客從拉著小車、帶著小孫子買菜的退休老人到開著豪車的“金主”,從穿著大褲衩的球迷到西裝革履的白領,從黑頭發黃皮膚的華人到金發碧眼異國他鄉的來客,無所不包。
目標顧客的復雜性,決定了店里商品結構的復雜性
目前三里屯店內單品數為10227種,從瓜果蔬菜、雞魚肉蛋到家用百貨,從老北京特產到海外進口商品,從散裝商品到精包裝商品,一應俱全。商品價格帶也較為復雜,店里單是散稱蘋果堆頭上就陳列了7個單品,價格從7元到15元不等,蔬菜也是一樣,有2塊錢一兜子的菜,也有幾十元一小盒的菜。
針對不同消費者,店內銷售策略也不同
考慮的附近流動人口較多,像到工體看球賽的球迷、附近寫字樓里的白領、逛街的人群對商品便捷性要求高,追求時尚。店內商品多為單個便攜式,如酒水、飲料很少賣組合包裝。小包裝水果也較多,如葡萄一串包一碟,蘋果4個一碟,千禧一斤左右一碟。
為滿足顧客好奇心及對時尚的追求,除了在各個品類分屬的貨架上陳列進口商品,在收銀臺旁,店鋪單獨開辟出一塊區域用于進口零食、啤酒、飲料等商品的陳列。
在水果散稱區的一個個小塑料盆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據店長馬玲介紹,她的這個小盆是供消費者挑選水果用的。與別的超市直接將水果放進塑料袋然后稱重不同,三里屯店的顧客買散稱水果時需要先將挑選的水果放進盆里,排隊稱重時由負責稱重的員工裝袋。工作人員根據盆內水果量的多少,選擇使用不同大小的塑料袋或是不給塑料袋。
店長說,單是這個小盆就為店內節約了不少費用。2014年京客隆三里屯店的報告顯示,當年包裝費預算為140817元,實際僅使用了60452元,共節約了80365元。
目前,三里屯店每日的平均客流達4700人次,店內在編員工75人,其中還包括各區區域長等。這意味著在無人休假、全員上陣的情況下,平均每人要管理20平方米左右的經營面積,60次左右的顧客服務,經過分工以后,超市收銀員、理貨員的工作強度可想而知。
在門店內一名負責稱重的員工,不僅要看好自己的水果秤、蔬菜秤,還要負責果蔬區的出清,附近貴重蔬果的銷售和養護,同時還要會給蔬果打包。
在這樣的工作強度下,員工仍干勁十足,笑容常掛嘴邊。除了跟自身收益有關,與店內員工關系也是分不開的。
店內無論是在編人員還是促銷人員,大家干活兒都是不分你我,你負責的區域繁忙時,我就去幫幫你,我負責的區域人多時,你再來幫幫我。店長、區域長跟普通員工的關系也相當和諧,時不時地會開個玩笑,相互調侃一番,并非冷漠、死板的上下級關系。在這個店里有些員工都已經工作了10多年了。即使去年店鋪閉店整改也未能影響店員的這股凝聚力,整改后95%的店員又回到店鋪。
公司的溫情也是凝聚員工的一把利器
過去,店鋪過去營業時間為早8時至晚11時。在晚間,附近的酒吧、工人體育館會帶來不少客流,但考慮到員工晚間回家的交通及安全問題,店長向公司遞交了縮短營業時間的申請。目前,門店的打烊時間夏季調整為晚10時30分,冬季為10時。
每天早上7時40分是三里屯門店的早會時間,也是員工們反映問題、總結經驗、提出要求的好時機。這時店長多數充當的是一名聆聽者,值班經理、區域長把控整個會場。
早會內容一般有三項:
首先“說銷售”,前一天銷售額多少,同期對比如何,是提升了還是降了,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某商品銷售額提升了,一定要告訴負責的員工,這樣就會讓員工心情愉悅,更有干勁兒。
第二項“說問題”,值班經理在昨日巡查過程中發現的價簽、商品質量、員工儀容儀表、衛生等問題都可以在這個時候提出,并對員工發出提醒,在今日的營運過程中注意解決這些問題。
第三項“說通知”,在注重自己店面特殊性的同事,也要兼顧總公司要求及時與員工溝通。這樣的早會讓員工每日的工作職責非常明確,上班有充實感,不會感到盲目,精神狀態自然不一樣。
光說不看假把式,下面我們一起走進這家門店:
(龍商網 作者:張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