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不知不覺間,我們已經歷了好幾個時代,從工業化到信息化,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時代迭代的速度已然超出了我們的認知與接受速度,這個時代還沒過明白,下個時代已經奔騰而來。時代的更替除了伴隨著科技的跨越,更涌現了種種思潮與思想家,各種新理論、新思維層出不窮,致使我們整天追著各種風,結果到頭來明白了,什么叫做返璞歸真,什么叫做久病成醫,其實真正最能幫到自己的,還是自己,正如王健林董事長說過的那樣:“根本不存在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的實質是什么?我認為用騰訊對微信的定義即可一語道破:連接一切。說白了,互聯網只是一種渠道、一種工具,它最大的意義與價值是作為橋梁,因此我們明白了為什么淘寶能獲得巨大成功,為什么阿里要收購銀泰。如今的電商已沉淀成了一種渠道與購物方式,當它褪去了弄潮兒的新奇外衣時,以往的動力漸漸轉為阻力,迎接它的也許是一輪沉寂,直到洗盡鉛華。其實,線下實體店不也是橋梁嗎?但其實它能連接的更多、更多……所以,對線下零售而言,我們真正首先要探索的不是“互聯網+”,而是如何做好“實體+”。
實體店實質就是一個載體,就是一個平臺。一個興旺的實體店其實就是一個大流量平臺,因此,實體店也可以輸出流量,實體店也可以o2o。既然要探討“實體+”,那我先說說我認為的“實體究竟該+什么,以及怎么+”:
1、+可逛、+好玩;
當下的實體店分兩種,百貨店與shopping mall,那么,這兩種類型實體店的優勢與區別在哪呢?我認為:百貨店最大優勢與特點在于兩個字:可逛,它實質是為了滿足消費者在物質生活上的各種需求以及引領消費者對時尚、潮流的認知水平;而shopping mall最大優勢及特點則是“好玩”,它是為滿足消費者對于休閑娛樂的需求而生,以達到滿足當下消費者日益高漲的施壓需求,因此消費者到兩種模式店鋪的心情也是不一樣的,一種是為了買,一種是為了玩,所以若我們能將兩種優勢有機融合,使他們達到一種動態平衡的狀態,使店鋪既可逛又好玩,那么,相信愈發抵制成為低頭一代的新生代會逐漸拋開手機,愛上實體;
2、+新奇、+習慣;
去過了上海的k11,我對實體店的認知天翻地覆,未來的實體店只能是實體店嗎?不然,它可以是私人會所、藝術中心、眾籌農場、博物館……總之,它承載的功能越來越多,它連接的項目越來越多,它會用場景去營造畫面感,并升華成一種生活調調從而誘發消費;它會成為一個變色龍,每次消費者蒞臨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它會成為一種期待、一種異類,它越來越四不像,但消費者卻越來越愛上那種顛覆的感受……漸漸的,逛實體店成為了一種格調的象征,回歸成一種時尚,成為了新生代人群的標簽;
3、+實體、+互聯網;
線上、線下實則是一體兩面、同生共榮的雙生兄弟,只不過初時因為思維芥蒂與生存壓力,雙方好像是天敵一般,你死我活,但漸漸的,大家都明白了,這并不是一場零和博弈,而是可以聯合將蛋糕做得更大的,因此,阿里收購了銀泰,大商做了天狗,大潤發搞起了飛牛網,步步高上線了云猴網……這一切看似好像在相互侵略、廝殺,但實則是融合、打通,因為以我中國之大,不可能只有一家電商獨大,以互聯網之廣,總要突破門戶的桎梏,連接一切,但無論怎樣,結果都會指向一處:中國零售一定會不斷繁榮、不斷突破、不斷超越。
我想,讀到這里,你的腦海里一定有了更多的“實體+”,但其實我想說的是——最重要的不是+什么,而是不能忘記要去不斷的+。
最后,我想把我方入行時領導送給我的啟蒙語送給大家:“商業最大的不變就是——變化。”你懂了,就懂了。
本輯吳話不談先談到這里,咱們下周見!
作者:吳明毅 微信公眾號:吳話不談(微信號:wuhuabt),歡迎關注交流共進!
- 該帖于 2015-7-13 9:47: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