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四年前天貓的一條廣告:沒人上街,不一定沒人逛街!當時也許還稍顯夸大其詞,如今可謂是實體零售沒落與電商崛起的真實寫照。
尤其是服裝零售,不僅至今仍沒能解決線上線下矛盾沖突、打款上新效率低、高額租金卻門庭冷落等尷尬問題,這兩天又遭到韓都衣舍的高調逼宮,趙迎光微博上發起的“維新運動”又狠狠的給傳統服裝業一個耳光。假洋品牌、虛高價、服務差、款式不足,又不思進取,互聯網品牌不革新他們都對不起消費者。
線下是偽名牌的溫床,價格虛高、款式雷同
首先,冒充著名品牌一直是國內市場的慣用手法,而服裝市場則是重災區之一,偽名牌趨勢在線下有增無減而且愈演愈烈,而且通常會出現在有檔次點的商場,渾水摸魚,基本上價格也都高的離譜,各種標榜各類歐美日韓貨,但實際上基本都是純國貨。
中國商家費那么大勁包裝出來一個偽名牌無外乎是想忽悠消費者,而且這一招有時候還很見效,已有不少所謂的偽名牌成功上岸,例如馬克華菲、喬丹、Etam、ELLE、PLAYBOY等。這其中有些是大公司孵化的子品牌,只要不少蓄意誤導消費者孵化子品牌完全可以理解,但現在很多線下的服裝品牌基本就靠忽悠,入駐一個還算中高端一點的商場就敢冒充高檔貨,然后賣個千元以上高價,真是把消費者當傻子宰。
其實,如果服裝的材質好又有設計,賣高價也可以理解,但最可恨的是大部分的質量材料都差不多,連款式設計都非常雷同,而且品牌名大都連聽都沒聽過,可賣的價格卻都不低。能支撐這些所謂的品牌敢賣高價的主要原因是入駐了一個檔次還算不錯的商場,一般中高端的商場中的“白領淑女樓層”和“商務紳士樓層”是這些品牌生存的主要溫床,下次逛商場的時候,不妨留心看一下,同時可以用手機順手查一下。
線上是面照妖鏡,傳統服裝零售店很容易現形
從消費者的角度體驗,線下服務市場也不只假洋品牌這一個問題,那些知名品牌的價格體系問題也很關鍵。好在如今已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即便品牌方提供不了線上購物體驗,但消費者可以使用網絡手段來做出購買參考決策。只要隨時拿出手機淘寶搜一下,看看天貓上有沒有這個品牌,然后價格是多少就可以了,如果淘寶搜不到,那就再百度一下,看看網上有多少關于這個品牌的信息,都是怎么說的,然后根據自己的判斷能力做出購買決策就可以了。
服裝賣貴一點沒關系,關鍵是不是值這個價格,線下最讓人反感的就是缺乏品牌卻硬要賣高價,還有就是懷疑這個品牌網上賣的比線下便宜。最近跟老婆兩個人去買衣服,逛了很多商場下來之后,對線下徹底失望,最終還是選擇在知名品牌的門店買了幾件衣服,至少這個品牌有知名度,服裝質量和設計也都可以,價格高一點也值這個價。
當然,作為一名互聯網人,購買之前我都會先淘寶搜一下,然后再百度搜索一下,倒不是在意價格高低,只是不想被線下的售貨員當傻子坑。首先得先看看網上的價格與店里的價格是不是一樣,差不了多少的話就在店里買最方便了,試穿體驗還是線下更好,如果價格差的太多,對不起,我也只能做試穿客了;如果淘寶搜不到,那更好,至少不用擔心買貴被坑,要是對品牌不了解就再百度一下,衡量一下看中的品牌究竟值不值這個價,如今網上信息非常豐富,基本上都能找到品牌相關的內容,如果一點信息都找不到,那就更不能買了,什么信息都沒有會是好品牌么?移動互聯網時代,線上就是一面照妖鏡,輕松一搜,線下品牌就都現形了。
線上的產品創新、運營效率,已甩線下幾條街
線上服裝業對線下服裝業的沖擊力度正逐年增大,多年來服裝一直是網購市場第一大品類,艾瑞數據顯示在2012年時服裝占比網售總額的25%。之前有媒體結合了國家統計局、CNNIC、艾瑞三方數據算了一筆賬,早在2011年時人均網購服裝占服裝總支出的63.6%,當時網購占比社零的4.2%,而網售服裝額占比服裝零售總額的14.3%。如今艾瑞不再公開網購服裝銷售數據,所以無法橫向對比,但可以肯定的網售服裝額對服裝零售總額的占比只會越來越高,這是趨勢使然。
趙迎光向傳統服裝零售市場叫板,發起”維新運動”并不是隨便說說那么簡單的,韓都衣舍早已成為線上第一女裝品牌,并成功孵化出二十多個子品牌,完全具備與線下品牌一爭高下的實力。其實,品牌孵化能力只是韓都衣舍等互聯網品牌競爭力的一個表象,與線下品牌相比,互聯網品牌最大的競爭力則是產品更新快、款式多、類目多、品牌多、供應鏈反應速度快,線下品牌做到一周一新已經很不錯了,而互聯網品牌們可以做到每天都有多款新品上架的速度。而且與線下坑蒙拐騙的銷售手段相比,線上要更為簡單直接,尤其是那些網絡服裝品牌服務和價格非常透明,綜合競爭力越來越強。
線上服務零售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遠超線下,傳統線下大牌放在線上也不見得能競爭過韓都衣舍們。去年雙十一韓都衣舍再次成為銷量第一的女裝,連優衣庫、波司登、歐時力、ONLY等傳統大牌也只能排在其后,雙十一的女裝排名中,Artka、茵曼等電商品牌表現同樣出色,在前十中占據六席。眾多知名的傳統女裝品牌完全無法抗衡那些電商女裝品牌,至于那些假洋品牌就更不敢到電商市場造次了,一來失去了線下商場中高端形象光環的品牌背書,他們根本賣不出那么高的價格,二來他們在產品款式、上新效率等運營實力上也根本競爭不過網絡品牌,與韓都衣舍這些網絡品牌競爭,假洋品牌只會被玩死。
傳統服裝品牌鮮有變革,多數都在硬抗
實際上,大多數線下服裝品牌根本不具備雙線作戰能力,面對線上服裝市場帶來的沖擊,多數服裝品牌(包括假洋品牌)都在硬抗,對于他們而言,雖然賺的少了,但還有的賺不虧錢,也就能繼續干下去。
有些更有追求一點的服裝品牌也開始注重電商市場的發展,不過即便在天貓上開店也很難與線上女裝品牌競爭,如今的電商市場早已不是開個店就能賺錢那么簡單的了。傳統服裝品牌正一點一點的失守陣地,未來夾在知名品牌與網絡品牌之間的日子會越來越難過,沒有品牌的日子就更加難熬了。
未來,是誰的時代?
韓都衣舍的“我是維新派”運動,本質上是一次新裝上線活動,卻一石激起千層浪,點燃了互聯網企業對傳統品牌的濃濃戰火。一役下來,傳統一方城門已破,未來孰勝孰負,答案已然在你我心中。
文/王利陽
微信公號:科技不吐不快
- 該帖于 2015-8-5 10:27: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