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現在不景氣,行業記者除了關注哪個企業倒閉了,哪個企業關閉多少門店,哪個企業主動與互聯網企業合作之外,似乎沒什么寫得了。確實,一個沒有客流的看似夕陽產業現在很危險,行業內的人人心惶惶,行業外的人等著看笑話,這就是我們曾經熱愛的實體店的現狀。所以蘇寧與萬達這個看似強強聯合的合作一經爆出,就引爆了整個行業。這次大家可能處于對整個行業前景的擔憂,大部分都報以支持和欣賞的態度來看這個事情。但在我看來,這個事簡直糟糕透了。
我就職的河南,商業史就是一部失敗案例的教科書。從最早的百貨店雛形亞細亞開始,鄭州引領了全國商業第一波的爆發,但很快就沒落了,但至少那時的亞細亞,還不是二道販子,如果它的經營模式和現在一樣的話,整個全國很多地方的商業老大可能就不是目前是這個了。不計成本的開店和自營模式,是壓垮這個巨人的最大原因。亞細亞倒下之后,全國百貨店就清一色的開始了現在的聯營模式,這個模式最大的優點在于輕資產,不必有太多專業的人員就能出色的開出一家像模像樣的百貨商場。但最大的缺點,就是缺乏深層次的介入管理能力,說白了就是做不了主,這個模式注定會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繼續存在下去,因為沒那么多專業人士,但注定不會成為未來。因為我們都想改變,等到量變引起質變的那天,我們想不改變都很難。奧特萊斯不就搶先幫我們嘗試了自營模式了嗎?
說到聯營模式,萬達百貨和蘇寧都是其中翹楚,都從這個模式中嘗到了好處并發展壯大。但萬達百貨成為先倒下去的那個,其實簡單看一下萬達mall區和百貨區的營業數據你就知道,這個決定,早晚的事,況且萬達還是趨勢投資商,如果說在商業地產圈里,萬達是絕對的老大巨無霸,但在商業圈里,萬達不過是一個投機商玩票的罷了。萬達重利益輕情誼,重高層輕基層,重前期輕后期。對于這樣一個公司而言,它做什么都不奇怪,因為它沒有朋友。
今天的蘇寧就是前天的沃爾瑪,昨天的萬達百貨、大歌星。最近又聽說萬達要玩輕資產、玩眾籌,我覺得它一定能做的很出色,因為這是一家純粹的輕資產二道販子。
說完萬達再來說蘇寧,蘇寧的模式也是輕資產,租店鋪再賒貨,把黃光裕最早運作的模式發揮到了極致。蘇寧也是一家沒有朋友的公司,它做電器賣場、購物中心、收購日本電器賣場、電商甚至還玩資本運作。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蘇寧,但未見蘇寧在哪個方面能做到極致,蘇寧是一家浮躁的公司,缺乏安靜下來好好做好一個事情的心。雖然很多公司都如此,但蘇寧表現的比較強烈罷了。
這2家沒有朋友的公司做了暫時的朋友,目的只是為了利益,萬達不至于長時間大面積空場,蘇寧得以盡快小成本大幅度開店,但蘇寧的單店營效也就比萬達百貨的營效略高,這還得考慮到客單價的問題,如果考慮家電客單價的話,蘇寧的來客數還不如萬達百貨。這樣看來就很明晰了,蘇寧不過是萬達在沒有想好對策之前的過渡產品而已。這個組合松松垮垮,待到時機到時一擊即散。
我之所以熱愛線下實體店,是因為這里有我們對業態配比的思考,有我們對業種組合的推敲,有我們對品牌落位的討論,有我們對邊邊角角一切細節的琢磨。我熱愛這個行業,我希望這個行業會越來越好。但現在的問題不是一家倆家強強聯合,也不是大家一起抱團取暖的問題,而是我們需要用我們每個人的努力來去改變目前的現狀,我們缺乏日本同行對細節強迫癥般的追求,我們缺乏歐美同行模式上的多樣,我們把自己陷入到這個自己畫的條條框框中難以自拔。我們招商的品牌是如此的匱乏,我們餐飲休憩類品牌是如此的重復,我們經營模式是如此的單調。但這些,沒人去理會,只是看著這個行業在夕陽中漸行漸遠,也不愿意踏出改變的這一步。寫到這里可能有些跑題,但我認為,我們線下店鋪有這么多的問題不去解決,只去研究倆個二道販子的結合,真沒什么意義。
首先,我們要在模式上慢慢思考創新,在目前聯營模式下小面積的慢慢嘗試其他經營形態。其次,我們應該對服裝品牌公司的朋友們多多支持,在可能的情況下給這些個性化的小眾品牌多一些的機會,這對我們也是一種全新的嘗試,從這點看,蘇州新光天地值得推崇。希望從現在起,我們一起努力,讓我們的店鋪重新出發,再創輝煌。
2015-09-10 15:05被設為精華,積分加20,金幣加4- 該帖于 2015-9-10 13:54: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