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在美國西雅圖大學村開了第一家實體書店Amazon Books,為消費者提供與線上銷售同樣優惠的價格。時隔一個月,在網上賣書的當當網也高調宣布未來3年將開1000家實體書店,將進駐購物中心、商超店、四五線城鎮書店等多個類型。當當網首家實體書店將近期落戶湖南長沙,實行線上線下同價銷售。從亞馬遜到當當網,從膜法世家到茵曼女裝,線上發家電商品牌開始尋覓線下歸宿。能否平安著陸?以自己打拼實體零售店多年的經驗,我覺得應該做好一下幾點著陸前的準備工作。
第一、“商圈”:考察周邊配套功能,進駐文創書香商圈
線上店的優勢在于購物的便捷性及低價精品營銷策略。那么,如何讓線上店的優勢在線下實體店中延續與傳承,顯得尤為重要。周邊配套功能齊全,交通便捷,住宅裙樓林立,進入文創書香氣息濃厚的商圈,可以很大程度上讓線上的品牌得以廣而告之的拓店。線上平臺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大平臺,而線下平臺帶有一定的區域型和地域性差異,周邊消費群體存在消費理念和閱讀理念上的差異化。因此,選擇商圈必須謹慎。
可以選擇大學城、文創社區等書香氣息濃厚的商圈進駐。該商圈顧客群體集聚,目標客群清晰,能夠為周邊群體帶來購書和閱讀的便利性。試想這樣一種場景:周末的午后,與友人三五小聚,品一杯咖啡,賞一篇美文,聊一聊書中的人、事、情,是一件何等愜意之事。線上書店如果能夠將線下實體店開在該商圈,將為周邊顧客帶來很好的閱讀平臺,會營造出一種閱讀學習的好風氣。
第二、“體驗”:借助線上資源,增加線下消費體驗
就像天津大悅城中的良食局一樣,將線上會員顧客與線下實體店相互打通,增加消費者的體驗。這種會員模式上的創新,增加了會員顧客的粘性,更好的將線上資源向線下拉動,增加進店率。同樣,線上電商店可以增加實體店的銷售體驗感。就拿售賣圖書來講,可以將咖啡輕飲甜點結合在一起。在書店設置咖啡區,使讀者放慢腳步,放松心靈,走進閱讀的世界,享受慢下來的時光。也可做延伸體驗,讀書的同時不經意間呈現一份別樣美麗的書簽禮物,給讀者帶來趣味性的驚喜。
其實,線上電商店進軍實體店,是有好多體驗業態需要融合進去的。就像誠品書店一樣,閱讀與商務休閑功能良好融合,增加毛利,增加客流量。也許成品書店起步時期是虧損的,但是,文創將商業元素融合,借助體驗業態(咖啡、集市等)已經開始盈利。
第三、“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實體店+電商相輔相成
實體店是基礎,電商是一種工具。“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將兩者有機結合利用起來,把各自領域的優勢發揚光大,那么,“坦克裝上翅膀也能飛上天”!如果想要飛得更高更快更強的話,線上店已經做的很扎實,必須做足實體店基礎項目。利用線上便捷化,結合實體店的體驗性,同等價位的基礎上會發展的更快。
一條腿走路,會走的很慢。如果實體店能夠利用電商平臺,會很大提高營銷的便利性。同樣,倘若線上店走進實體店,充分利用實體店可觸可見可感受,會增加回頭客。
第四、“價格”:走”低價精品“的營銷模式
縱觀零售巨頭沃爾瑪,之所以在全球范圍內極速擴張開店,低價是王道!價格杠桿是衡量一家實體店能否盈利的重要指標。在商品同質化的當下商業中,只有通過低價多銷,才能贏得顧客的心。廉價的基礎上必須是優質的商品,否則,徒勞無功。
現在的顧客對“一分價錢一分貨”已經不再買賬,所以,“低價精品”才是經營王道,才能讓消費者買賬。在物質過剩的當下,供過于求,如果你要贏得顧客芳心,就從顧客最實際的經濟問題上做文章。
第五、“產品與服務”:回歸實體店本質,用心做好產品和服務
在這個功利化趨勢的背景下,必須返璞歸真,回歸到商業的初衷,不能舍本逐末,更不能背道而馳。產品,是贏得顧客的最佳方式。只有在產品上下足功夫,滿足顧客的消費需求才能促進自身發展。實體店更加重視產品!就像蘋果手機一樣,顧客認可的還是產品本身,包括產品性能、外觀、質量、體驗等,蘋果授權店是最吸引“果粉”的地方。與產品相呼應的就是“服務”!零售商業,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都離不開服務。尤其在商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的當下,就比哪家服務到位,能真正做到“顧客至上”“顧客就是上帝”的服務理念,就能站穩市場。
總之,從線上走下來,去線下實體店里進軍,品牌方需要做的還很多。任何一個實體店的開業,都是建立在把準備工作做充分的基礎之上的,而不是簡單的隨波逐流,盲目上馬。相信,線上優秀的品牌,擴大線下銷售渠道,圍繞顧客消費需求,迎合當下商業發展潮流,勢必會平安著陸!
- 該帖于 2015/12/2 9:55: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