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最后一個月,零售年末的總結與反思隨機掀起。靖安作為零售體驗者與觀察者,也來談談眼中零售業的今天與明天。
這幾日,最吸引零售業態尤其是專業店、生鮮店從業者眼球的事件,恐怕是關于水果營行神話破滅的新聞。據第一財經報道:深圳市公安局龍華分局的相關負責人17日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證實,已對水果營行及其關聯公司涉嫌犯罪問題依法立案偵查,對該公司執行董事CEO伍某(又名“易德”)依法刑事拘留。至此,已經可以完全肯定,水果營行徹底從零售行業消失了。
關于水果營行的從生到死的詳細過程,大家可以通過各大媒體和度娘獲取,靖安在此就再贅述。靖安想和大家探討的是,這個案例對零售業究竟有怎樣的啟示?零售人應該從這個案例中思考些什么?
首先,水果營行在敲響零售行業的信譽警鐘!
零售業依然是一片滋生罪惡的樂土。這些年來,零售行業因為門檻低,面對人群數量龐大,因此也就成為了諸多投機者的首選。
諸如水果營行這樣的案例,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這對于零售業絕對是一個致命的考驗。他將影響著消費者對經營者的信心,將給行業造成的最大隱患在于,提升了信心經營成本。水果營行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極端圈錢案例,而還有更多零售企業的會員營銷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在消費著顧客的信任資金。虛抬價格后的狂促、貨架標價與結算價格的不符,這一直以來都是備受消費者詬病的陋習。零售企業,要回歸到誠信的經營理念。
其次,水果營行看準了零售業的迷茫!
靖安一直堅持提醒零售業要冷靜,冷靜地看待一切變與不變,認真分析市場,專注研究消費動向,這樣才能真正把握住未來。然而,實際的情況是,業界更加垂青各種新生事物的快速刺激。現在零售面臨的不是缺少方向,而是方向太多,概念太多。以至于,大家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對每一個概念的嘗試上,精力與財力全部做了一個個毫無實際價值的試錯,帶來的是成本的高企,方向卻更加的迷茫!從O2O到跨境電商與體驗店,從精品店到生鮮專營,似乎每一個新的事物出現之后,首先不是認真地思考是否適合自己,而是一窩蜂的全面上馬,結果可想而知!水果營行正是看準了零售業當下的痛點,精準出擊,即使有業內人士提出質疑,但火爆的場面早已激活了業內躁動的情緒,摩拳擦掌地想要效仿大賺一筆了!
第三,水果營行反饋了民間資金的富足,也啟示著零售業的希望。
在極短的時間里,吸收了大量的社會閑散資金,這說明了目前國內消費者手中的資金富足。除了水果營行,還有e租寶,700多億的資金在極短的時間里再次證明了消費者的財富積累。這至少能給零售業兩個啟示:一是不用擔心消費者的消費能力,而應當考慮如何發掘和引導消費者更好的消費。實體零售這些年的固有消費模式培育了消費者的習慣,但也讓消費者厭倦,未來怎樣才能促成消費者欣喜地掏出腰包,零售業還要做更多的突破。二是零售業的投資可以有更多的資金來源。天使投資與股權的合并,帶來的問題是將引發股權分配與資本運作的內耗,即使最近進行合并的重慶百貨,靖安已然認為不久的將來,資本與股權將是擊垮他的最終稻草。所以,靖安以為,真正做零售的何不思考這些閑散資金?只要在法律的合理范圍內,可以更多方式,并且還能有更多自由空間!
第四,零售的未來還需要落實好“精細化”。
在O2O火熱的今年,“全渠道”概念也火了起來。然而,靖安認為,多一個渠道,就多一份投入,首先考驗的就是對渠道的經營。如果每一個渠道缺少淋漓盡致的經營,結果就只能是蜻蜓點水,不僅營收效果不明顯,而且還有高企的人工、硬件成本,最終只會稀釋企業利潤。所以,靖安堅持認為,零售的未來恐怕不是在渠道的“全”,而在管理的“精”與“細”。
就實體的現有渠道來看,真正落實精細化管理的并不多見,成功案例也十分稀少。在盈利效果尚未體現的時候被新的概念襲擊,讓經營者早早就放棄了原來的路線去追趕了時髦。實體最熟悉的渠道運作模式,本身有著易于操作的優勢,缺少的僅僅是顛覆過往盈利方式進行改變或革新的勇氣。最終把理由都推給了模式的落后。
至于電商與實體的關系,究竟應該是是抗到底還是珠聯璧合?這根本就是一個不必討論的話題。當實體對自身渠道在充分發掘的后就會發現,線上與線下壓根就不是新生事物,僅僅是解題是必要步驟而已。只有在沒有吃透一種方法時,別人提出了參考,你才會覺得是一種的新的東西,而自己一旦思考清楚了背后的邏輯,那別人的意見就是砌墻的一塊磚頭而已。
啰啰嗦嗦,思緒有些斷片與混亂。不當之處甚多,和大家探討!
靖安先生- 該帖于 2015/12/21 10:18: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