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物美商業在港私有化,由于不滿意物美商業在港估值過低,物美商業試圖退市后在A股重新登陸,而這背后是物美商業創始人重出江湖后的資本大作。十年前,零售業有兩個并購狂人,一個是國美的黃光裕,另一個就是物美了。兩大狂人的并購驅動遠超現在的商業零售企業,玩法更加快準狠。其中市場比較關注的國美電器,在2005年4月拿下東北王——當年全國排名第八的哈爾濱黑天鵝;2005年8月收購中國建材集團旗下易好家;2005年11月收購武漢中商家電;2005年12月收購江蘇金太陽。國美電器從北京這樣的區域型企業直接覆蓋東北、華南、華中、華東。2006年7月收購當時家電業另一巨頭永樂電器,2007年收購北京大中電器,成為當之無愧的家電老大。多起橫向并購也使得家電零售從區域型走向寡頭,市場份額進一步集中在幾大巨頭手上,直到電商出沒。物美集團則在2006年大爆發,2006年2月收購北京美廉美超市;2006年4月收購新華百貨;2006年9月試圖收購時代超市。物美集團與國美集團的區別就在于物美實際控制人在未完成一統大業就身陷囫圇,以致后面的日子逐步被其它對手甩開。
當年不論國美電器的家電業并購,還是物美集團的超市業并購,其存在的歷史背景都是零售業在當時依靠內生性增長已經很難在群雄爭霸中脫穎而出。國美電器也就部分區域可能知名度高些,物美超市出了北京估計沒什么人知道。此時的零售業出現了一波迷茫潮,一邊是外資零售巨頭的攻城略地,一邊是自身升級拿不準方向,陷入所謂的“內憂外患”。國美、物美開始借助資本以及自身類金融的強大優勢,開展并購狂潮。資本方也開始關注到零售行業發展存在巨大的機會,幾乎每個零售細分領域都存在建立一個帝國的機會,資本對于零售行業投入不斷加碼。
2000年之后整個VC行業目光基本盯在TMT行業,涌現出騰訊、攜程等明星案例,但隨著募集資金的增多,當年可供選擇標的物爭奪日趨激烈,估值不斷水漲船高,很多新資金投資幾乎到了瘋狂砸錢的地步,絲毫不輸現在的熱度。VC行業也開始進行集體性思考,2006年風投重新把投資標的轉向傳統行業。零售行業當時的情況是企業依賴內生性增長,過于同質化,資本欲把零售行業僅依靠內生性增長單腿走路,推向外延性增長以及復合性增長的驅動。這階段出現了摩根投資的百麗、3i投資的迪信通、鼎暉投資的永樂電器等。
十年輪回,零售業重新進入一輪迷茫期,除了野蠻人從外資零售巨頭變成電商外,零售行業并沒有出現太大的一些革新性變化。整個行業的關注焦點還是集中在內生性增長;同質化競爭陣勢依舊沒有改變;單店坪效開始步入下降周期;超市行業依然是區域性格局,沒有全國性零售巨頭誕生。正是這樣的機遇讓物美集團有了一次重新開啟并購發動機的機會。
物美商業位列全國快消十強,但跟其它巨頭差距還是蠻大的,除了外資大潤發、沃爾瑪、家樂福,國企華潤萬家、聯華超市,更有2008年后上市的步步高、永輝超市咄咄逼人。要想稱霸全國,最好的機會就在于橫向并購驅動。外資若想并購會發現沒有合適的標的物;華潤萬家忙于消化、聯華超市只顧自保;步步高所涉獵的區域沒有像樣的可并購標的物,就算參與并購也沒有什么太大的看點。巨頭們的消停為物美南征北戰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物美商業香港私有化后急需在大陸重新尋找一個上市資本平臺,不論物美私有化背后的資本方,還是物美本身,都很迫切,甚至迫切到等不及IPO,而會直接選擇借殼上市。山東家家悅IPO排隊兩年了,到現在還沒有消息,長期的高負債已經壓得家家悅相當難受。僅靠威海地區業績支撐,賺錢都不夠花了。就算物美有幸遇到注冊制的開閘,還順風順水,沒有一個好的概念,依然賣不出好價錢。物美在大陸雖然有一個上市平臺,卻遭遇股權之爭,境況并不好受。如果不能協調好關系,意味著物美可能重新并購一家零售上市公司作為平臺。
物美對外宣稱未來將對區域前三的企業進行并購,相信其背后的融資體系已經在逐步建立。以物美近階段的伸手方式來看,在物美已進入的市場展開并購應該是大概率事件,上兵伐謀,即可避免在同區域進行不必要的相互廝殺,又可快速占領市場。同時,物美所謂的區域前三也表示并購的對象非多區域作戰的巨頭,每家的并購價格除上市公司外都不會太高,屬于“先易后難”式并購,有點類似當年的國美,從區域企業開始并購,隨后才對永樂下手。基本可以猜測物美并購的對象應該是全國排名15名之后、100名之內的企業。
物美如果想再現當年雄風,那么意味著物美并購的家數不應低于2006年的3家,且有一家上市公司,不然并購的標的物要超過2006年并購標的物,才能引起轟動效應。
物美大張旗鼓私有化已經讓自己箭在弦上,如果2016年沒有大的動作則讓外界看笑話。相信物美也不好意思在這個時候丟臉,物美的資方以后也不好意思出來喊口號了。關鍵是零售業已經來到了一個依靠并購整合的年代,誰先揮舞著資本的大棒進行驅動,誰就有可能成為這個時代的新霸。物美此時高舉并購大旗,如果真能順利進行,那么將直接改變現在零售業追求內生性增長的狀態,依靠并購加大區域話語權,掌控供應鏈,重新開創新時代。不論物美是否真的踐行,快消百強榜都將迎來大規模洗牌,只是換成其它零售巨頭崛起,零售業終會出現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