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劉強東在亞布力談了2個觀點
第一個觀點:希望政府降低增值稅。
劉強東說:“我個人認為,如果政府能把增值稅定在14%以內,同時嚴厲打擊逃稅漏稅,這樣能夠讓中國的經濟,把在座各位企業家的成本能夠得以大幅度的降低。我們的競爭力也會大幅度的增強。”
第二個觀點:傳統品牌商撤掉電商部門。
劉強東說:“所以,在此我再次呼吁,作為傳統品牌企業家忘記電商吧,回去第一件事是把電商部門撤掉,多簡單呀!謝謝大家! ”
這2個觀點,前一個冷,后一個熱。
特別是第二個觀點,激怒很多傳統品牌商,私下里罵劉強東;也有支持者,但不多。客觀事實是:真正會做品牌運營的,一定不會支持此觀點;不會做品牌運營的,可能會支持,也可能會搖擺。
對了,這是試金石!讓你們公司的品牌操盤人來回答看看吧,99%的有效率。
二、 劉強東的動機
我剛聽到劉強東的觀點,以為是媒體的標題黨;找來原文一看,居然是真的。不由得讓我第一反應,劉強東的動機是什么?
在亞布力這種場合,談關掉電商部門這么操蛋的觀點,不可能是宣傳公關。仔仔細細看了上下文,原來劉強東堅定的認為關掉難做的電商部門,外包給京東會賺錢更多。
劉強東的動機:京東想提高自營商品比例,做最大的電商外包服務商;承接銷售、倉儲、快遞、客服等等電商運營工作。
從京東整體運營角度看,自營商品銷售占比高,有幾大好處:
1、現金流會多,因為京東目前玩的是現金流模式;
2、倉庫利用率高,因為京東倉庫多;
3、物流配送利用率高,因為京東快遞攤子大。
在劉強東的思維里,特別是現金流,比盈利更重要!從15年財務年報看,最近好像現金流波動有點大,這可能會影響到劉強東的決策:提高自營商品。
三、 馬云與劉強東的觀點對比
1、迎難而上VS關門套現
馬云:還有什么東西比砍部門更容易的事情,如果做企業家,做企業永遠挑最容易的事情,這個企業怎么做得好。
劉強東:在現在經濟情況下,我覺得有一半的傳統企業其實都可以考慮賣掉,多簡單的一件事情。把企業賣掉所有煩惱都沒有,拿現金是最高興的事情。
2、重視電商部門VS撤掉電商部門
馬云:所以我自己覺得,不是把電商部門關掉,而是思考如何把電商部門做得更加強大,真正以客戶需求為主要導向。
劉強東:所以,在此我再次呼吁,作為傳統品牌企業家忘記電商吧,回去第一件事是把電商部門撤掉,多簡單呀!謝謝大家!
3、供應側改革:改變自己,適應別人VS減少產能,關門走人
馬云:其實供給側改革的核心思想,就是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中心,改變自己適應別人。
劉強東:特別是國家提倡供給側改革的時候,供給側改革說白了就是減少產能,順勢而為把企業賣掉是今天很多企業最佳的選擇。
云陽子此時不由得感嘆一句,兩者的思維差距好大!完全不在一個級別上。分享一個心得:思維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
四、 危機之一:從增值稅看京東運營危機
京東對增值稅看得這么重要,有什么原因嗎?
這個是渠道電商運營的核心機密內容,今天稍微透露一點。
京東繳納17%的增值稅,天貓只繳納5%的營業稅。稍微了解渠道電商運營的應該明白,這是商業模式不同:貿易商繳納17%的增值稅,服務商繳納5%的營業稅。如果變為營業稅,對于目前的京東應該能降低至少十億級別的稅費成本。
這個稅收差額,就是因為一張發票的事情。
其背后是運營模式的差異。簡單的說,開票是做現金流,貿易商模式;不開票是做利潤,服務商模式。這也是目前京東模式與天貓模式最本質的區別。
劉強東,骨子里堅信一個道理:做的越多,賺的越多。所以念念不忘自營商品的擴張,京東第三方平臺經營不錯的品牌或品類,就想辦法整成自營商品,其實很寒人心。當你告訴劉強東另外一個道理:做的越多,成本越多,不一定賺的越多;劉強東又會告訴你,他其實是做的是現金流生意,商品虧本,金融來賺。
是不是很有道理,放在以前是對的!
現在天時變了,道理會扭曲為歪理,特別對固執的劉強東先生。
云陽子直接說2個觀點吧:1、中國現在錢太多,又進入一個長期低息的下行周期,現金流生意不好做了;2、這個非常重要,但因和企業有保密協議,4月份才到期,此觀點暫時不得對外公開。
云陽子再透露一個信息,京東整體運營出現大問題的時候,會出現一個很重要的警示:延長付款周期。2015年日用百貨類自營商品賬期從45天延長為60天(而類似自營的天貓超市為10天一個賬期,這就是運營思維的差異),我當時就想發文提醒,后來想想還是算了,誰家都有日子難過的時候。
劉強東在亞布力的講話,我覺得很不地道!因為做生意要有底線,攻擊競爭對手也要有底線。我不喜歡為了勝利不擇手段毫無底線的成功人士,這個社會也不應該鼓勵這種人。
京東的自營商品過于偏重,整體運營模式其實是在逆行!
劉強東如果不在整體運營思維有所進化的話,京東很可能會垮掉!
備注:另外兩個危機,為了保障實戰效果,只在企業內訓課程解讀!3月底對外。
歡迎各位高管加云陽子微信號:YYZO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