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舉國歡樂。我不禁在想,如果作為一個零售人,我會提一個什么樣的提案呢?正值看到美特斯邦威董事長周成建提出要對國內現代流通業加大補貼的提案。回想之前工作點點滴滴,我認為自己的提案應該是取消國家任何特殊性補貼之提案。
我國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對很多支持發展的、國外企業、港澳臺企業、國內優勢性的、地方保護性的等諸多行業、企業有著這樣那樣很多的補貼。有些是資金的直接補貼,有些則是稅收、土地等補貼。這樣的補貼在我來看,大部分都是不合理且不符合經濟發展的。
國家資金,應多應用于民生、國內大型建設。不應以國家名義來對某個行業及公司進行特殊性補貼,這樣對未獲得補貼的所有行業企業的不公平的,也有悖于壟斷法及反不正當競爭法。一個行業,如果健康,必定會能存在下去;一個企業,如果盈利模式對路,也會發展壯大。但國家補貼的介入,改變了很多。舉幾個粗俗的例子,現在去洗澡搓背,可能需要50元左右,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以前可能15元不到就能做完,除去人力成本通貨膨脹等因素,大概就是我國之前一直給予洗浴類企業大眾服務業的稅收優惠政策。這種政策在現在看來,確實設計不合理。取消優惠政策,洗浴企業也能好好的活下去,搓澡工們比以前得到的待遇更高,這恰恰與當時的政策制定初衷相違背。x瑞汽車企業,一年享受國家幾個億的資金補貼,如果取消國家補貼,此企業當然難以存活下去。為什么我們要對這種賺錢的行業進行優惠,對這樣賠錢的企業給予補貼的,當時可能卻有特殊情況,但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15年后的今天,我國還在對動漫、科技、農業等行業進行著補貼,難道真的不該想一想,這種補貼什么時候能夠完全取消嗎?
我之前服務的零售企業是臺企,一直就享有稅收及電費能一系列的優惠政策。這個企業已經成為我們區域的老大,沒有這些優惠,它還會成為我們區域的老大嗎?如果還能夠的話,那為什么當時還要對其進行補貼呢?這樣是否真的能夠讓競爭的參與者真正的公平呢?如果真正能夠做到公平公正的話,我們的政府是否才是現在中央倡導的服務性政府的這個理念呢?我想答案的肯定的,補貼現在已經慢慢的變成的一個競爭的毒瘤。需要補貼的不一定享受的到,缺乏盈利模式的企業依靠吃補貼茍延殘喘,這樣的情況顯然和我們制定補貼政策時的初衷相悖。我國不光有國有商業銀行,還有混合所有制銀行、金融投資企業,這些資本企業是最能夠判斷一個行業、一個企業是否值得投資,投資后是否有前景,為什么政府干脆不完全放手,把這些市場的事情交給市場來完成呢?全世界很多風投公司、天使投資人都在關注著中國的各個行業,每當出現有前景的行業他們總是能夠在第一時間嗅到,電商、現代物流、化妝品服飾等都有著許許多多國外投資人的身影,這些難道還不能作為我國取消行業補貼,專心轉為服務型政府的依據嗎?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這樣才更能符合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普世價值觀。
再舉兩個行業的例子,很心痛,但我還是想再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就是我國的動漫和電玩行業,在我國06年禁止播放國外動漫之前,我國已現疲態,創作乏力、從業者水平低等諸多問題皆以暴露,但這些竟然沒有讓我們下定決定全面放開動漫業,反而在06年禁止了國外動漫在國內主流媒體上的播放。這徹底讓我國動漫淪為二線國度,現在只有喜洋洋灰太狼這些無聊小品占據屏幕局面。00年就開始禁止的電玩行業直接讓我國在游戲制作方面落后了主流國家N年,甚至我們到現在想不出主流游戲有哪些是made in china,我國游戲公司全部變身成為游戲運營商。
我國零售業雖然在部分萎縮,但現在說離死不遠還遠未到那個時候,但如果真的開始進行補貼的話,恐怕真的很難講了。開始補貼的那一天,就是我們零售業真正噩夢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