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東智能頻道從京東首頁下架了。然而就在3月上旬,京東智能還高調發布了京東微聯“智慧家”計劃,希望打造國內首個將智能家居解決方案向C端市場落地的平臺。但是京東商城這么一調整,還真是不給面子。
智能硬件只靠線上轉化難
據統計,截止2015年底,京東微聯已經覆蓋42個品類,包括上千款智能硬件產品。其中有飛利浦、海爾、美的、方太、九陽等超過百家的一線品牌接入京東微聯。說起來,這么龐大的品牌以及產品入駐成績,的確說明了京東智能的市場號召力。
號召力歸號召力,由于智能硬件的特殊性,加上功能實用性大多處在撓癢癢的階段,缺失了真實體驗的場景,光靠電商帶動銷量的想法并不成熟。據說,某企業在京東智能眾籌期間,2000萬的點擊量最后僅賣出了500臺產品,轉化率只有可憐的4萬分之一,真是要哭死了。可能真是由于缺乏實際的銷量,京東智能才會被京東爸爸給流放了。
為什么如此龐大的電商流量卻無法真正帶動智能硬件的銷量呢?有業內人士分析的幾點原因,都很在理:
(1)產品難以解決用戶真實痛點;
(2)缺乏實際體驗,對優質產品購買動力不足;
(3)設備之間無法聯動,難以滿足場景化使用需求;
(4)服務跟不上,用戶體驗不佳。
要說京東的流量夠大了吧,隨便一個產品眾籌都能吸引2000萬的點擊進來。但是4萬分之一的轉化率相信流淚的不只是廠商,京東商城爸爸自己都會心疼得不行不行的。為什么呢?因為這些可都是錢啊!這不是白白打水漂了嗎?再繼續這么玩下去,不夠要敗光了嗎?所以,只有一邊晾著去了。
融入線下體驗模式才是智能硬件的出路
因為智能硬件產品普遍的不靠譜,無論是實用性、穩定性還是性價比方面,都不能讓人完全的放心。一方面導致了一些優質的產品也受到拖累,另一方面也使得用戶不能享受到更好的產品服務。那么怎么辦呢?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讓線下的智能硬件產品體驗店像傳統的手機銷售渠道一樣遍地開花即可。
雖然電商的發展是基于去渠道化的相對低價以及送貨到家的便捷服務,但是在產品的標準化程度與市場成熟度不夠的情況下,線下體驗渠道的構建是必不可少的。就像當年的手機銷售渠道,不僅有迪信通、天音通信等知名的連鎖渠道品牌,有三大運營商的銷售渠道,也有形形色色多如牛毛的個體銷售網點存在,只有當行業成熟度達到一定的標準,產品質量和穩定性被廣泛認可的時候,電商的模式才能獲得成功。
這一點從去年的發展狀況也不難看出,在2015年智能硬件廠家押寶京東、淘寶等線上平臺,最后由于體驗性差,轉化率很低!2016年紛紛轉到線下體驗性建設,智能硬件行業發展壯大的瓶頸期似乎已經到來!
對于目前的智能硬件行業來說,只靠電商帶動銷量的時代顯然還未到來,所以更加離不開線下渠道的支持。以現有的一家專注為智能硬件廠商提供線下產品展示、體驗和營銷、銷售的平臺商“達寶恩”來舉例。因為看到了智能硬件發展現階段的一些痛點,所以不惜采用重模式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石家莊、合肥、天津、鄭州等地開設了12家智能硬件體驗館,希望把達寶恩線下門店開放成為智能產品的體驗、消費、服務中心。
據其聯合創始人朱亞輝介紹,2015年達寶恩的產品已經涵蓋兒童、女性、健康醫療、智能穿戴、智能家居五大品類,SKU數量超過800個,服務用戶超過40萬,全國移動端社群人數超過10000人,銷售額達到900多萬。從這些數據不難看出,線下渠道對于智能硬件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目前來看,達寶恩還是挺大膽的,在智能硬件市場興起之初就冒險做第一個吃螃蟹的智能硬件O2O銷售平臺商。不過,即便是試錯,這一步也是必須走出去的,因為只有使得用戶能夠輕松實現線下體驗、線上購買、就近服務的需求,才能促進智能硬件產品的銷售,才能推動行業的成熟發展。
而且對于智能硬件廠商來說,達寶恩開放式的線下體驗中心模式除了能為他們提供產品發布與營銷推廣之外,還能為用戶提供完整的售后服務。專業化的分工可以讓智能硬件廠商更專注于自己的產品研發,專注于開發出滿足用戶體驗的產品。
所以,智能硬件產品只靠電商還是不夠的,線下體驗也是十分的重要的。
作者:沙水,一個寫著自媒體研究著產品的運營人。關注互聯網+、移動社交、智能硬件與電商。個人微信號:shashui007,歡迎勾搭!